西元前7~前6世紀伊朗高原西北部的奴隸制國傢。以統治該國的印歐語系伊朗語族遊牧部落米底人而得名。首都厄克巴丹。西元前550年被波斯帝國滅亡。

  根據亞述銘文判斷,西元前9~前8世紀,米底正處在由部落聯盟向國傢過渡的階段。反抗亞述侵略的鬥爭,加快瞭國傢的形成過程。據希羅多德所說,該國的創立者是迪奧塞斯(西元前728~前675)。傳說他被米底人選為國王之後,統一米底的6個部落,建立僭主政治。但現代學者認為該國創立者實際是迪奧塞塞斯之子弗拉歐爾特斯,即亞述銘文中記載的米底反亞述起義的領袖卡斯塔裡提。至國王基亞克薩雷斯時,米底與新巴比倫王國結盟,擊滅西亞奴隸制帝國亞述,又占領烏拉爾圖王國等國,成為古代西亞強國之一,號米底帝國。米底有“國王的奴隸”,用於農牧場。被征服部落處於依附地位,擔負苦役,遭受剝削。米底人是全權自由民,也是戰士,但也產生分化,破產者地位近於奴隸。國內各部落之間,部落貴族與王權之間,矛盾極為尖銳。公元前550年,波斯首領居魯士二世聯合米底部分反叛貴族,擊敗米底王阿斯提阿格斯,米底國滅。

向波斯帝國進貢短劍的米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