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確保民族獨立、國傢主權同英國進行的戰爭。美國史稱“第二次獨立戰爭”。獨立戰爭勝利後,美國仍然受到英國在貿易、政治和軍事等方面的壓制。1807年英艦襲擊美艦“切薩皮克”號事件發生後,兩國關係更趨緊張。美國對英國艦隊在公海上襲擊攔截美國船隻、劫捕美國海員、封鎖美國港口並從加拿大以武器供給反抗美國人的印第安人部落深感不滿,美英矛盾不斷加劇。1809年美國J.麥迪森政府通過與英法斷絕貿易條例。1811年5月16日英美海軍發生衝突,英軍戰敗。

  1812年6月18日美國向英國宣戰。戰爭初期美軍在加拿大邊境一帶接連失利,北美東岸被英國艦隊封鎖。1813年秋,美軍在伊利湖等地先後獲勝。但在大西洋沿岸的戰鬥中英軍仍占優勢。英國在戰勝拿破侖一世後,於1814年夏季派遣大批軍隊來到北美。8月下旬曾占領華盛頓,焚毀國會大廈等建築物。美國軍隊在A.傑克遜的指揮下奮力抗擊。1814年3月和8月美軍在佛羅裡達境內大敗英軍。1814年12月24日雙方在根特(今比利時境內)簽訂《根特和約》。英國再次確認1783年《巴黎和約》中規定的美國獨立權利和地位,劃分瞭美國和加拿大的邊界。

美英戰爭中的海戰

  和約簽訂後西部地區仍有戰事。1815年傑克遜在新奧爾良再次大敗英軍,並粉碎“聯邦黨人”分裂聯邦的陰謀,全面結束美英戰爭。戰爭期間,美國統治集團既想奪取加拿大,又打算奪取東佛羅裡達和墨西哥。同時,也逐步霸占瞭印第安人的土地。因此,此次戰爭帶有擴張主義的色彩,瞻有迫害印第安人的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