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一大疑案。發生於萬曆三十一年(1603)。明神宗朱翊鈞皇後無子,王恭妃生子常洛,為皇長子。後鄭貴妃生子常洵。鄭妃得神宗寵愛,神宗有意立其子為嗣,故遲遲不立長子朱常洛。為此朝臣多次力爭早日冊立東宮。先是刑部侍郎呂坤撰《閨範圖說》,太監陳矩購入禁中,神宗賜給鄭貴妃。貴妃親自作序,其兄鄭國泰重刻此書,增刊後妃,起於漢明德皇後,終於鄭貴妃。二十六年秋,有人撰寫閨範圖說跋,名曰《憂危竑議》,援引歷代嫡庶廢立之事,言鄭貴妃欲奪儲位,呂坤等助之。鄭妃之黨疑出自主張張冊立皇長子的吏科給事中戴士衡、全椒知縣戴玉衡之手,神宗為此謫戍二人,瞭結此事。二十九年,神宗迫於朝臣壓力,冊立朱常洛為東宮太子,然仍不遣福王朱常洵至國。三十一年十一月,又出現《續憂危竑議》一書。書中言神宗立東宮為不得已,又不齊備東宮官屬,含有日後改易之意;另外,神宗命朱賡入閣,是因賡、更同音,也寓有改易之意;書中並附有依附朱賡的內外官員名單。是書署名為吏科都給事中項應禪撰,四川道監察禦史喬應甲刊。因其言詞詭妄,所以當時稱作妖書。神宗見書後大怒,立即命廠衛搜緝,大索奸人。項、喬兩人上書自明,帝不問。其時浙黨黨魁沈一貫當國,與東林黨人積怨已深,東林黨人欲以此逐之,而沈一貫則反借此案誣陷次輔沈鯉、侍郎郭正域,興起大獄。一時京師緝校交錯,捕風捉影,株連甚眾。最後因太子為保全曾為他講官的郭正域而出面講話,東廠提督陳矩也因獄主無名恐輾轉攀累不已,沈一貫等才歸罪於有詐騙鄭國泰前科的順天府斥黜生員皦生光。次年四月,磔生光於市,草草瞭結此案。這一案件雖然不瞭瞭之,卻充分暴露出明末朝廷中黨爭的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