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前期主要領導者。廣西桂平人。出身貧苦農民傢庭,幼失雙親,由伯父楊慶善撫養成人,靠種田燒炭為生。後因閱歷較廣,足智多謀,為馮雲山賞識,邀入拜上帝會。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冬,馮雲山被捕入桂平縣監獄,洪秀全返廣州設法營救,拜上帝會主持無人,楊秀清即假託天父附體,取得代天父傳言的地位,並與洪秀全、馮雲山等結為異姓兄弟,稱天父第四子(洪秀全為天父次子)。

  1851年1月參加金田起義,後任左輔正軍師,領中軍主將。12月月,在永安(今廣西蒙山)封東王,稱九千歲,掌握軍、政大權,節制其他各王。次年指揮太平軍由廣西永安突圍,進入湖南,和西王蕭朝貴聯名發佈《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奉天討胡檄佈四方諭》和《救一切天生天養中國人民諭》三篇檄文,揭露清朝政府的黑暗腐敗,闡明太平軍志在推翻清朝統治,建立公平正直的太平新社會,號召群眾“各各起義”響應。旋與洪秀全等商定循江東進、奪取南京的戰略方針,率軍攻克湖北漢陽、漢口和武昌。1853年3月(咸豐三年二月)占領南京後,提出就地建都的主張,使太平天國政權正式建立。其後,策劃組織瞭北伐、西征等重要戰役,成為太平天國起義前期的實際指揮者。

  隨著起義的發展,楊秀清逐漸自恃功高,專擅跋扈,與天王洪秀全明爭暗鬥,常以天父名義,否定洪秀全的主張。建都後,洪秀全發起完全否定孔孟及諸子百傢學說,他則宣佈四書、十三經不必廢,對經書給予積極評價。洪秀全刊印新、舊約聖經,他下令中止,還以洪秀全苛待宮中女官之細故,要杖責洪秀全。對同僚如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燕王秦日綱、豫王胡以晃、興國侯陳承鎔、衛天侯黃玉昆等,也苛責挫辱,加以壓制。這使他在領導集團中一方面位高權重,一方面處境孤立。1856年春,太平軍解救鎮江之圍,又乘勝擊潰屯兵天京城下三年之久的清軍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在勝利的形勢下,他志得意滿,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一說沒有逼封)。洪秀全密召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帶兵回京圖之(一說無密詔)。韋昌輝帶三千多人從江西入天京,9月2日凌晨攻入東王府,刺殺楊秀清。楊秀清大批親信、部屬也在交戰中被殺或被誘殺。這一事件引發巨大內訌,使太平天國大傷元氣。

  太平天國以宗教立國,天父代言人被殺後如何宣告於眾,文獻殘缺,現無可考。據現存史料,至遲至1857年11月,太平天國已恢復瞭楊秀清的地位和爵號。1859年,洪秀全將其死日定為“東王升天節”,以志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