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波蘭工人反對通貨膨脹和政府迫害的自發起義。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波蘭的政治、經濟危機日益嚴重,生產下降,工人失業,通貨膨脹,民不聊生。工人頻頻罷工,規模越來越大,1923年罷工人數達85萬。從7月起,罷工工人不斷同員警和軍隊發生流血衝突。10月,為抗議軍警槍殺和逮捕工人,克拉科夫鐵路工人舉行總罷工。10月29日,政府發佈通令,徵召1893~1901年出生的鐵路工人入伍,拒絕入伍者以逃兵論處。11月4日,政府頒佈通令,在華沙、羅茲、克拉科夫等城市設立戰戰地法庭。11月5日,波蘭工人舉行全國總罷工。克拉科夫工人率先停止工作,政府調集大批警察和軍隊前來鎮壓。11月6日清晨,工人從全市各地前往杜納耶夫斯基大街工人俱樂部集中,被警察和軍隊封鎖。雙方發生流血沖突。士兵中有許多人是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的農民,不滿政府的民族壓迫政策,同情工人,自動放下武器。工人們繳獲大量槍支,控制瞭大部分市區。當起義工人同前來增援的政府軍激戰時,波蘭社會黨和工會領導人同政府舉行談判,政府宣佈取消鐵路軍事化和設立戰地法庭的通令,命令警察和軍隊從克拉科夫撤退,11月7日,工人放下武器,起義遂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