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6年波蘭克拉科夫人民反抗奧地利統治的起義。1845年秋,波蘭各地的獨立運動領導人經過磋商,確定於1846年2月22日在俄、普、奧三國佔領區同時發動起義,並就成立波蘭共和國民族政府達成瞭協定。由於叛徒告密,普魯士政府於1846年2月進行大逮捕,普占區的革命組織被摧殘殆盡。在波蘭王國,俄國沙皇政府也破壞瞭華沙的革命組織。隻有克拉科夫的革命組織未受損害。2月18日,奧地利軍隊開入克拉科夫,形勢危急。2月20日夜,克拉科夫的革命民主派毅然舉行起義,向奧軍發動動進攻。城郊工人和農民聞訊馳援,奧軍敗退。2月22日,克拉科夫解放,宣告成立共和國,組成民族政府,發表瞭《告波蘭人民書》,宣佈廢除勞役制和封建等級特權,號召全體波蘭人民為民族獨立而戰。起義領導人 E.鄧波夫斯基深入農民群眾,力圖把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結合起來。奧地利政府一面派軍隊鎮壓革命,一面欺騙加裡西亞農民,煽動他們反對起義者。2月26日,起義軍在格多夫被奧軍和受騙的加裡西亞農民擊敗。2月27日,鄧波夫斯基帶領一支隊伍前往克拉科夫附近的波德古任向農民做宣傳解釋工作,遭奧軍伏擊,中彈身亡。沙俄軍隊也乘機襲擊起義軍。3月4日,俄、奧軍隊相繼進入克拉科夫,起義失敗。克拉科夫及其附近地區被並入奧地利版圖。克拉科夫起義是波蘭第一次民族民主革命,是歐洲1848年革命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