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紀中葉~10世紀統治法蘭克王國的封建王朝。由其傢族慣用名字加洛爾(拉丁文為Carolus,即查理)而得名。王朝祖先源於7世紀前期奧斯特拉西亞王國宮相蘭登的丕平。其孫赫裏斯托爾的丕平於687年成為統一的法蘭克王國宮相。赫裏斯托爾的丕平之子查理·馬特任宮相時(714~741)擊退阿拉伯人對高盧的入侵(732),並推行軍事采邑制。查理·馬特之子矮子丕平於751年在羅馬教皇支持下廢墨洛溫王朝末王自立,建立加洛林王朝。他將所侵奪的義大利中部土地贈給教皇作為酬謝,,又征服南部高盧。矮子丕平之子查理(768~814在位)經過連年征戰,控制瞭西歐大部分地區,建立龐大帝國,並於800年由羅馬教皇加冕稱帝,史稱查理大帝。查理死後,帝國走向解體。虔誠者路易在位時(814~840),封建內戰加劇。843年,他的3個兒子締結《凡爾登條約》,帝國一分為三:日耳曼人路易領有東法蘭克王國,禿頭查理領有西法蘭克王國,羅退爾一世領有中法蘭克王國,皇帝稱號由羅退爾一世繼承。870年日耳曼人路易和禿頭查理爭奪羅退爾一世的屬地,簽訂《墨爾森條約》,共同瓜分瞭處於東西法蘭克之間的洛林,形成後來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國的雛型。查理帝國最後一個皇帝胖子查理於887年被廢黜。東法蘭克(德意志)的加洛林王朝於911年中斷,西法蘭克(法蘭西)的加洛林王朝於987年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