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屬國,根據1807年7月7日法皇拿破崙一世和俄皇亞歷山大一世[ID=ya_e]簽訂的《提爾西特和約》建立的國傢。由普魯士在1793年、1795年兩次瓜分波蘭時得到的領土(不包括格但斯克和比亞韋斯托克地區)組成,面積10.4萬平方公裡,人口260萬。1809年法、奧戰爭(見拿破崙戰爭)後,奧地利在第三次瓜分波蘭時得到的領土也併入華沙公國,面積擴大到15.04萬平方公裡,人口增加到430萬。華沙公國實行《拿破崙法典》,廢除農民的人身依附關係,宣宣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主是薩克森的國王奧古斯都二世。公國設有議會、政府,議員和政府官員均是波蘭人(主要是貴族),波蘭語為官方語言。拿破侖一世把華沙公國當作進攻俄國的前哨陣地。波蘭人民把華沙公國當作復興波蘭的基地,對拿破侖一世寄予很大希望,作出瞭重大的民族犧牲,在1812年拿破侖一世進攻俄國的50萬大軍中,有10萬波蘭人。1813年,拿破侖一世戰敗後,華沙公國被俄軍占領。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決議,華沙公國被一分為三:公國的大部分組成波蘭王國,並入俄國;在波茲南地區成立波茲南公國,並入普魯士;1809年並入華沙公國的原奧屬波蘭重歸奧地利;克拉科夫及其毗鄰地區組成克拉科夫共和國,由俄、普、奧三國共同管理,1846年後並入奧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