Н.С.赫魯雪夫

  蘇共中央第一書記(1953~1964),蘇聯部長會議主席(1958~1964)。1894年4月17日出生於庫爾斯克省卡利諾夫卡村一個礦工傢庭。幼年當過牧童、雇工。15歲起在頓巴斯的機械廠當學徒和鉗工,因參加罷工工被開除。十月革命期間在卡利諾夫卡村任貧農委員會主席。1918年下半年加入俄國共產黨(佈)。1919年初參加紅軍。在南方戰線騎兵第一軍第九步兵師所屬作戰單位做政治宣傳工作。1922年初復員,任煤礦副經理,後到頓涅茨礦業技術學校工人專科班學習,任黨支部書記,政治指導員。1925年畢業,在頓巴斯任區委書記,後在斯大林諾任區委組織部長。1929年進莫斯科斯大林工學院學習,1930年任學院黨委書記。1931年1月起先後任聯共(佈)莫斯科市鮑曼區委第一書記、紅色普列斯尼亞區委第一書記。1932年任莫斯科市委第二書記,後任第一書記兼莫斯科州委第二書記。1934年2月在聯共(佈)第17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35年1月任莫斯科州委和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1938年1月當選為聯共(佈)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派往烏克蘭任黨的第一書記和基輔省委、市委第一書記。1939年3月當選為聯共(佈)中央政治局委員。衛國戰爭期間歷任基輔特別軍區、西南方面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南方方面軍和烏克蘭第一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委員。1943年2月獲中將軍銜。1947年3月任烏克蘭部長會議主席,12月任烏克蘭共產黨(佈)中央第一書記。1949年12月任聯共(佈)中央書記,主管農業,兼任莫斯科州委第一書記。1952年10月在蘇共第19次代表大會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當選為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兼中央書記。И.В.斯大林逝世後,於1953年9月在蘇共中央全會上當選中央第一書記,同年兼任蘇共中央俄羅斯聯邦局主席。1956年2月,在蘇共第20次代表大會上作《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秘密報告,批判斯大林的錯誤。此外,在維護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加強法制建設、平反歷史錯案等方面做瞭一些工作。1958年3月兼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1961年在蘇共第22次代表大會上提出1980年前在蘇聯基本建成共產主義社會的口號和目標。他認為某些資本主義國傢有現實的可能實現和平過渡;無產階級專政在蘇聯已經不再是必要的,蘇維埃國傢已變成全民的國傢,蘇聯共產黨已變成全體人民的黨。在經濟上,他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擴大集體農莊、農場自主權;進行工業、建築業管理改組,用地區原則取代部門原則,把經濟管理重心從中央移向地方;提倡利潤原則,加強物質刺激等。在對外關系方面,他提出兩個社會經濟體系和平共處、和平競賽的原則,認為世界大戰並非絕對不可避免。他在處理社會主義國傢關系、各國共產黨關系上犯有大國主義、大黨主義的錯誤。1964年10月14日,蘇共中央全會“鑒於赫魯曉夫犯有主觀主義和唯意志論的錯誤”,解除其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和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職務,次日又解除其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職務。退休後領取特種養老金。1971年9月11日因病在莫斯科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