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俄國的國傢代議機構。杜馬是俄文дума的音譯,意為“議會”。1905年初,俄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見俄國1905年革命)。同年9、10月間的全俄政治總罷工迫使尼古拉二世暫時退卻。為欺騙群眾,尼古拉二世頒佈《十月十七日宣言》,允諾召集立法性的國傢杜馬,不經國傢杜馬承認,一切法律無效。同年12月24日公佈瞭對地主資產階級有利的選舉法。1906年3~4月,第1屆國傢杜馬舉行選舉。佈爾什維克予以抵制。在5月10日開幕的第1屆國傢杜馬中,農民代表堅決要求消滅地主土土地所有制,沙皇政府感到恐慌,便解散第1屆國傢杜馬。1907年3月5日,第2屆國傢杜馬開幕。佈爾什維克利用杜馬講壇進行合法鬥爭。在討論土地問題時,群眾代表同沙皇政府的鬥爭更加尖銳。1907年6月16日,沙皇政府解散第2屆國傢杜馬,同時公佈瞭進一步剝奪工農群眾和非俄羅斯人民基本權利、保證資產階級代表占優勢的新的選舉法。第3屆國傢杜馬(1907~1912)支持П.A.斯托雷平的各項反動政策,被稱為“黑色杜馬”。在第4屆國傢杜馬期間(1912~1917),資產階級對沙皇政府鎮壓革命不力和前線軍事失利日益不滿,曾企圖發動宮廷政變。1917年3月10日,沙皇命令關閉國傢杜馬。俄國二月革命期間,地主資產階級的代表成立“國傢杜馬臨時委員會”,並在這個基礎上成立俄國臨時政府。1917年10月19日,臨時政府正式解散國傢杜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