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部重要國際河流。發源於捷克斯洛伐克中北部奧得北海拔634米處,註入波羅的海。全長912公裡,是波羅的海流域中僅次於維斯瓦河的第二長河,流域面積11.9萬平方公裡(其中90%在波蘭境內)。從河源起向東北流經狹窄的森林谷地,屬山地河流性質。進入波蘭後折向西北,穿越摩拉維亞凹地,河谷展寬至10~20公裡,成為低地河流,在波蘭西南部流向經緯相間,緯向流經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古河道,經向流切冰磧臺地。在接納左岸支流尼斯河後,至格雷菲諾附近,構成長達162公裡的波蘭蘭和民主德國界河。距河口84公裡處,分成兩支──西奧得河和東奧得河,平行註入什切青灣,經沃林島兩側海峽通波羅的海。重要支流有瓦爾塔河、佈佈爾河、尼斯·克沃茲卡河等。近河口處年平均流量480立方米/秒,平均最大流量達3000立方米/秒,平均最小流量205立方米/秒。春季冰雪融化常有春汛,夏秋為平水季節。汛期上遊水位升高6~7米,中遊4~5米。1930年和1939年因洪峰過高,泛濫成災。冬季偶有冰凍,寒冷年份冰凍期可持續40天左右。河道具有重要的航運價值,奧帕瓦河以下可通航759公裡,科伊萊以下可通航大型船舶,是捷克斯洛伐克中北部俄斯特拉發—卡爾維納工業區和波蘭西南部西裡西亞重工業區連接波羅的海的重要通道。通過奧得-施普雷和比得哥什等運河與易北河和維斯瓦河水系相接,組成重要的中歐河道系統。重要河港有俄斯特拉發(捷)、奧波萊、弗羅茨瓦夫、什切青(波)、法蘭克福(民主德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