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無產階級政黨。1918年12月30日由W.李蔔克內西和R.盧森堡領導的左派組織斯巴達克同盟與不來梅左派合併成立。1919年加入第三國際。1920年12月初同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左翼聯合為德國統一共產黨。1921年仍稱德國共產黨。德國共產黨的成立對第三國際的創建起瞭巨大作用。

  1919~1923年,德共為捍衛工人階級與勞動人民在德國十一月革命中取得的民主權利,領導工人階級進行瞭堅決的鬥爭。1920年3月,德共與其他工人政政黨和工會聯合舉行總罷工平定瞭卡普暴動。1923年德國工人運動掀起新高潮。10月中旬,德共與左派社會民主黨人聯合組成薩克森-圖林根工人政府。10月23日,為反對國防軍鎮壓工人政府,德共領導漢堡起義,但由於孤立無援遭到失敗。1925年秋,清除瞭黨內極左派的領導,E.臺爾曼當選為黨的主席。1926年德共發動與領導無償沒收貴族財產的民眾運動。在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時期,德共指出法西斯主義的危險,並且針對納粹黨的綱領於1930年8月發表《德國人民民族解放與社會解放綱領》。這一綱領並沒有把聯合一切民主力量阻止法西斯專政當作首要任務,卻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作為直接的奮鬥目標,仍把社會民主黨視為主要敵人,給建立反法西斯革命統一戰線造成困難。

  1933年A.希特勒執政後,臺爾曼等大批共產黨員被捕入獄,德共轉入地下。1935年10月德共佈魯塞爾代表會議檢查瞭黨在反法西斯鬥爭中的錯誤,重新制定黨的策略,決定建立工人階級的統一戰線和廣泛的人民陣線。在德國法西斯統治時期的艱難條件下,德共在國內外領導組織瞭反法西斯鬥爭。1939年1月德共伯爾尼代表會議制定瞭工人階級和一切反法西斯人士在反對希特勒專政的共同鬥爭中建立民主共和國的綱領。1943年7月,德共在莫斯科團結德國各界反法西斯人士成立“自由德國”全國委員會,該組織發展成為德國反法西斯人士的政治與組織中心。德共在反法西斯鬥爭中付出重大犧牲,有1/3的黨員被殺害。

德國警察查封德共總部(1933)

  1945年5月法西斯德國投降,蘇美英法分區占領德國。同年6月11日德共發表《告德國人民書》,號召建立反法西斯政權。1946年4月21~22日,德共和德國社會民主黨在蘇聯占領區合並成立德國統一社會黨。在美、英、法占領區,1948年4月,M.雷曼當選為德共主席。1956年8月德國共產黨在聯邦德國被禁止。1968年9月在聯邦德國成立瞭德國的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