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首都和最大工商業城市,喀土穆省首府。位於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匯合處,當尼羅河中遊和上遊的分界點。人口47.6萬(1983)。與青尼羅河右岸的北喀土穆和白尼羅河左岸的恩圖曼以橋相連,合稱“三鎮”,人口合計134.4萬(1983)。城市以南是青、白尼羅河內陸三角洲,為全國最重要的農業基地;以北是尼羅河中遊盆地,為歷史悠久的農業地區。海拔380米。氣候炎熱乾燥,年平均氣溫28.7℃,最高氣溫達47.2℃,有“世界火爐”之稱。年降水量167毫米,蒸發量高達62004毫米,5~6月間多吹偏南風並多沙暴,最大風速可達38.5米/秒,危害甚大。

  原為一小漁村。1822年被埃及占領,為埃屬蘇丹首府,並發展為繁榮的貿易中心和奴隸市場,早期象牙貿易甚盛。1884~1885年毀於英國侵略戰爭。後為英、埃“共管”的蘇丹首府。1956年蘇丹獨立後,定為首都。市內有紡織、食品、印刷、制革、水泥、金屬工具、化工日用品等工業。商業發達,是棉花、阿拉伯樹膠、花生、芝麻等農牧產品的最大集散中心。全國最大交通樞紐,鐵路北通阿特巴拉和瓦迪哈勒法,南去瓦德邁達尼、森納爾、歐拜伊德、直達瓦烏並連接西南部的尼亞拉等重要城市;東北與紅海岸的蘇丹港之間有鐵路和長1200公裡的高速公路相通,並敷有輸油管道,是對外聯系的重要通道。由喀土穆東至卡薩拉、西至朱奈納的東西公路幹線,是東連埃塞俄比亞、西通乍得、尼日利亞的重要國際公路。與青、白尼羅河沿岸較大城市間有客貨船舶往來,東郊機場是非洲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市區原為高大建築群與簡陋貧民窟並存之狀,主要建築物有宮殿、議會廳等。獨立後新建瞭許多文化娛樂設施,青尼羅河畔已建成文化娛爾綠化區,有公園、動物園和藏有幾千年歷史文物的博物館,還有現代化的商場和行政、商業大廈,市內有喀土穆大學和開羅大學分校等高等學府,有多座清真寺、古羅馬天主教堂、科普特教派基督教堂、希臘正教教堂,建築風格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