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廷帝國末代王朝(1261~1453)。1261年尼西亞皇帝巴列奧略傢族的邁克爾在熱那亞人的支持下攻佔君士坦丁堡,推翻拉丁帝國,恢復瞭拜占廷帝國,稱邁克爾八世(1259~1282在位)。帝國恢復後,領土較前大為縮小,隻包括尼西亞、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色雷斯與馬其頓部分地區,以及沿海部分島嶼。其他各地仍處於割據狀態。1267年邁克爾八世準許熱那亞人在君士坦丁堡對岸加拉太地方定居,並和威尼斯人一樣享有廣泛商業特權。帝國元氣始終未能恢復。大封建主的殘酷剝削和掠掠奪,激起人民多次起義,其中1342~1349年的吉洛特起義規模較大。人民起義動搖瞭帝國的統治。同時新興的塞爾維亞以及奧斯曼帝國成為拜占廷帝國的主要威脅,邊境危殆。土耳其人乘拜占廷軍力集中在巴爾幹和小亞細亞防守空虛之機,於1326年奪取佈魯撒,1331年占領尼西亞,14世紀前半期全部吞並瞭小亞細亞。在外敵入侵的威脅下,封建主的內訌愈演愈烈。安德羅尼卡二世(1282~1328在位)與其孫小安德羅尼卡之間進行的長期內戰(1321~1328),使國傢遭到極大的破壞。1328年小安德羅尼卡迫使其祖父遜位,繼承王位稱安德羅尼卡三世(1328~1341在位)。1341年安德羅尼卡三世之子約翰五世(1341~1376,1379~1391在位)沖齡即位。坎塔庫尊的約翰(即約翰六世,1347~1354在位)在封建貴族的支持下與約翰五世爭奪帝位,內戰再度爆發,雙方均向外敵求援。塞爾維亞乘機占領瞭馬其頓;土耳其人首次進入歐洲,建起立足點,進而於1389~1393年征服瞭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拜占廷局促於君士坦丁堡和巴爾幹半島南端一隅,無力加強國防。約翰八世(1425~1448在位)以同意東、西方教會合並為條件,親赴意大利尋求西歐的援助,但遭到大部分希臘人的反對。

  1402年奧斯曼蘇丹巴耶塞特在安哥拉與帖木兒帝國交戰,大敗被俘。帖木兒鉗制瞭土耳其的力量,使拜占廷得以茍延殘喘半個世紀。15世紀中葉,土耳其人又恢復進攻。1453年5月29日,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軍攻陷君士坦丁堡,約翰八世之弟,拜占廷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1449~1453在位)戰死。持續千年的拜占廷帝國宣告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