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歷史最長的政黨。成立於1891年。19世紀50年代澳大利亞各殖民地的議會中,少數議員得到工會的財政支持,但工會還沒有組織政黨的要求。1890年,剪羊毛工和海員罷工的失敗,促使工會領導人考慮建立政黨。1891年,第7次各殖民地工會代表大會決定正式成立澳大利亞工黨。宣佈以“民主社會主義”為準則,以實現工業、生產、分配和交換的民主社會化和平等、民主、自由與社會合作為其目標。主張在黨內實現平等、團結和多數裁決的原則。1910年,工黨在聯邦議會中獲得多數席位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征兵問題黨內發生分裂。一些領導人退出。1916~1944年,黨內又幾度發生分裂。1955年,黨內部分反對共產主義的黨員退出工黨,另組澳大利亞民主工黨。1891~1949年工黨曾6次執政。1972年工黨執政後,以E.G.惠特拉姆為首的聯邦政府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在國內廢除征兵制,並決定從越南撤軍。經濟上推行福利政策。遏制通貨膨脹,利用資源,吸引外資。1977年大選中失敗。1983、1984年再度當政,R.J.L.霍克任總理。中央領導機構是聯邦執行委員會。成員以工會集體黨員為主體約130萬人,另有個人黨員5萬餘人。工會是該黨的主要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