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朗則佈

  印度莫臥兒王朝皇帝(1658~1707),奧朗則佈為沙·賈漢第三子。1636年任德幹副王,1658年即位,1659年稱帝,號“阿拉姆吉爾”(意為世界的征服者)。他的統治分前後兩個時期 :前期(1658~1681)主要在在北印度進行征服拉傑普特的戰爭;後期(1682~1707)全力以赴為吞並德幹與馬拉特人進行戰爭。經過長期的征戰,到1690年,莫臥兒帝國的版圖已經擴大到西起喀佈爾,東至吉大港,北達查謨和克什米爾,南至科佛裡河。南亞次大陸及阿富汗幾乎全部統一在莫臥兒帝國政權之下。

  奧朗則佈是一個狂熱的伊斯蘭教暴君,他對印度教采取歧視迫害政策,企圖按照《可蘭經》的信條把一個根深蒂固的印度教大國變成遜尼派伊斯蘭教帝國,因此,蓄意破壞阿克巴聯合印度教王公統治莫臥兒帝國的基本國策。1665年加重印度教商人的關稅;1669年諭令摧毀印度教寺廟和學校;1679年重征印度教徒人頭稅;1695年禁止印度教徒騎馬、乘象等。

  奧朗則佈的政策使印度教農民和封建主都起而反對,1667~1675年,帕坦人在印度與阿富汗邊境起義;1672年印度教徒薩特納米教派農民起義;1675年錫克教師尊特格·巴哈杜爾領導錫克教武裝起義;1679年德裡印度教徒聚集於大清真寺抗議。所有這些起義,特別是拉傑普特人和馬拉特人反抗莫臥兒帝國的遊擊戰爭給奧朗則佈以致命打擊,加速瞭莫臥兒帝國的衰亡。奧朗則佈長期陷於德幹的馬拉特戰爭,對北印度失去控制,帝國的離心力日趨發展。最後被迫從德幹撤退,途中患病,1707年2月20日死於阿馬德納加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