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摩揭陀王國首都,在今印度北部比哈爾邦邦巴特那縣境拉傑吉爾丘陵谷地中。有舊城與新城兩處,相距僅數裏。舊城故址在今拉傑吉爾村南,即上茅城,又稱山城,是摩揭陀故都,建有外廓與內城。外廓在山脊上,長約40餘公裡,厚達5米餘,以未經修琢的大石塊建成,遺址至今尚可辨認。新城在谷地北部,為頻毗娑羅王所建。阿闍世王時,為防阿槃底入侵,大力加強其防卸工事。頻毗娑羅與阿闍世王時,是王舍城的極盛時期,城內人口眾多,樓宇林立,並為繁華的商業中心,城中富商經營海外貿易,外國商人人也常來此。後烏陀耶遷都華氏城,王舍城逐漸衰落,至中國僧人法顯、玄奘到此遊歷時,已是荒涼不堪瞭。頻毗娑羅王曾先後在舊城與新城接見釋迦牟尼。阿阇世王也篤信佛法,釋迦涅槃後,其弟子摩訶迦葉波奉釋迦舍利至王舍城,由阿槃世王在舊城以北迦蘭陀竹園東建窣堵波供養。今王舍城附近一帶仍有不少有關釋迦牟尼的古跡。舊城東北的查塔吉裡山,即古代的鷲峰山,是釋迦經常居住和說法的地方;西北毗佈羅山的卑缽羅石室是釋迦飯後坐禪之處。舊城南的七葉窟是佛滅之後,摩訶迦葉波在公元前543年與500羅漢進行有名的第一次王舍城佛典大結集之處。谷中還有溫泉,四周山上有耆那教廟宇,是佛教徒與耆那教徒的朝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