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太平洋的島國。位於美拉尼西亞島群南部,處在南緯12°~21°、東經166°~171°之間。由聖埃斯皮裏圖、馬勒庫拉、埃法特、埃羅芒阿和塔納等12個大島和70多個小島組成。全國面積11800多平方公裡,人口12.8萬(198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10.8人。大部分為美拉尼西亞人,還有法國人、英國人和華人等。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通用皮欽語,官方語言為英語和法語。全國分為北區、南區、中一區和中二區。首都維拉港在埃法特島西南端的邁利灣畔,是全國主要港口,,也是中一區的行政中心,人口1.6萬。(見彩圖)

瓦努阿圖首都維拉港

  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在2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2300毫米以上。處於颶風、地震和火山活動地帶。島嶼大部分為火山島。聖埃斯皮裡圖島為最大島嶼,面積3947平方公裡,東南端的盧甘維爾市(又稱桑托市)是全國第二大城鎮,人口約5000人,也是北區的行政中心。埃法特島是最重要的島嶼,首都所在地,並有國際機場,東部福拉裡附近蘊藏有豐富的錳礦。塔納島是著名的遊覽地,可以就近觀察火山口活動。

  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前,美拉尼西亞人就生活在群島上。從公元1606年起西班牙人、法國人、英國人相繼到此,英人庫克認為這些島嶼同蘇格蘭西海岸外的赫佈裡底群島相似,遂命名為新赫佈裡底群島。歐洲殖民者不僅掠奪檀香木,而且驅使大批居民到澳大利亞、斐濟和新喀裡多尼亞充當勞工,使居民人數銳減。19世紀中葉,英、法大量移民於此,占據瞭大量土地。1878年英、法宣佈為“中立地”。1906年起成為英、法共管地,1979年成立自治政府,1980年7月30日獨立,稱為瓦努阿圖共和國。

  農業是國傢的經濟基礎。農作物主要種植在沿海狹窄平原。還有大量土地尚未利用,土地肥沃,潛力很大。椰幹、凍魚和牛肉是其最重要的三項出口物品。1982年產椰幹3.5萬噸,椰幹出口量占總出口值的40%左右。漁業為第二大產業,1980年產凍魚1萬噸。牛肉年產約4000噸,是大洋洲除澳大利亞、新西蘭外,第三個牛肉出口地。錳礦石也是一項重要產品,蘊藏最約100萬噸,年產2.3萬噸。森林茂密,資源豐富,但由於運輸不便,目前生產和出口不多。其他出口產品還有可可、咖啡等。工業較少,僅有小型的肉罐頭廠、凍魚廠、飲料廠和船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