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印度群島中向風群島中部島國,位於西經60°53′~61°05′、北緯13°42′~14°07′之間。面積616平方公裡,人口13.4萬(1984),主要是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亦有少數白人和印度人,人口大多分佈於沿海平原地區。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英語,首都卡斯特裡。

  更新世形成的火山島。境內山巒起伏,西南高,東北低。南部的吉米山高950米,為島上最高峰。多熔巖丘和礦泉,地熱資源豐富。西南部蘇弗裏耶爾附近的火山錐,17666年曾發生著名的蒸氣噴發,留下的火山口中,有湧流沸硫磺礦泉。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1~27℃,年降水量沿海低地為1400多毫米,內部高地可達3500毫米以上。1~4月為旱季,5~8月為雨季。8~10月多颶風。

  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17世紀中葉起歐洲白人開始移入。181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67年實行內部自治,1979年取得獨立。

  為東加勒比海諸國中經濟較發達的國傢之一,1981年國民生產總值為1.3億美元,人均1054美元。20世紀60年代以來,經濟逐步多樣化,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下降,但仍不失為主要經濟部門。全國2/5以上勞動力從事農業,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16%左右。耕地面積約占土地面積的28%。主要作物香蕉,種植於東部和西南部沿海與谷地,1980年產量為6.5萬噸(1969年產量曾達8.5萬噸),為東加勒比海諸國中最大的香蕉生產國。由於受颶風影響,產量波動很大,其出口值占出口總值的比重也常變動於40%~90%之間。其他農作物還有椰子(產量也居東加勒比海諸島首位)、可可和水果等。沿海漁業和畜牧業(牛、羊)也有一定發展。有農產品加工(釀酒、榨椰油、食品)和服裝等小型工業。地熱發電和煉油工業正在發展中。70年代以來大力發展旅遊業,1981年接待外國遊客10多萬人,成為國傢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公路總長800公裡,其中幹線198公裡。海運在運輸業中占重要地位,主要港口為卡斯特裡,次為維約堡和蘇弗裡耶爾。出口以香蕉為大宗,其次是椰幹和椰油;進口以石油、糧食、工業品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