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特大城市之一,美國最大的金融、商業、貿易和文化中心,聯合國總部所在地。位於美國東北部哈得孫河註入大西洋的河口處。市區面積945平方公裡,其中水面168平方公裡。人口707萬(1980)。由曼哈頓、佈朗克斯、佈魯克林、昆斯和裡士滿5個區組成。此外,還包括一些小島,如自由島、艾理斯島、加弗納斯島、羅斯福島等。紐約大市區並非政府劃定的行政區,系由“紐約區域計畫委員會”根據社會、經濟特點而劃定的“城市化地理區”。該委員會1929~1931年劃定的大市區範圍包括括22個行政單位,1968年增為31個。除上述5個區外,還包括鄰接3州的26個縣:即紐約州的荷蘭城、拿騷、奧蘭治、帕特南、羅克蘭、薩福克、沙利文、阿爾斯特和韋斯特切斯特;新澤西州的伯根、埃塞克斯、哈得孫、亨特登、默瑟、米德爾塞克斯、蒙茅斯、莫裡斯、大洋城、帕塞伊克、薩默塞特、薩塞克斯、尤寧和沃倫;康涅狄格州的費爾菲爾德、利奇菲爾德和紐黑文。大紐約市面積32400餘平方公裡,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區之一;人口1612萬(1980),是全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

  紐約及其屬島海岸線綿長,水道深,港汊縱橫,潮差小,冬季不凍,是理想的港口。氣候溫和濕潤,全年無霜期長達276天,年平均氣溫11℃,年降水量1091毫米,雨日123天。

  發展簡史 原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公元1524年意大利人來到河口。1626年荷蘭人從印第安人手中低價買下曼哈頓島,在近哈得孫河口一角地,辟作貿易站,稱為“新阿姆斯特丹”。有若幹碼頭和農田,停泊少量船隻。到17世紀50年代僅有居民1000人,操18種語言。1664年被英國奪占,改名紐約,范圍擴大到鄰近陸地和長島等處。1686年設市。1789年為美國臨時首都(至1796年),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在此就職。

  地勢平坦的大西洋沿岸低地,隻能通過阿巴拉契亞高地隘口才可抵達內陸,交通不暢。1825年伊利運河(從伊利河畔的佈法羅起,沿莫霍克谷地至哈得孫河畔的奧爾巴尼)開通,紐約到五大湖地區有瞭全年通航的水道,溝通瞭美國中西部與大西洋沿岸的經濟聯系,並與沿海運輸銜接,使紐約處於對內對外貿易的重要交接點上。以後“紐約中央鐵道”(今為泛中央鐵道一部分)沿伊利運河路線築成;加之沿哈得孫—莫霍克谷地多條鐵路和公路的興建,經濟日益繁盛,工廠林立,移民湧至,人口激增,遂成為世界性的大城市和港口。1898年市區面積擴大為830平方公裡,為今日的市區范圍奠定瞭基礎。但紐約在發展中也產生瞭一系列問題,例如人口過多、交通壅塞、空氣污染、生活費上升、失業和犯罪。在高樓大廈、豪華建築的陰影下,並存著陋巷與貧民窟。居民中,種族與民族構成復雜,以黑人(占紐約市人口總數的25%)、猶太人(占20%)、意大利人(占15%)、波多黎各人(占11%)和愛爾蘭人(占10%)五族後裔居多,合計占紐約市人口的81%。中層以上的白人多數已移居於市郊。

  經濟 紐約是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占有全國對外貿易額的1/5。在貿易的基礎上發展為大工業中心。大紐約擁有工廠2.6萬座,工人77.5萬人以上,是僅次於芝加哥和洛杉磯的全國第三大工業中心。工業部門繁多,由於缺乏能源與原料,居民點密集,生活消費品需要量龐大,向以服裝和出版業最盛;次為化學、電氣器具、金屬制品、食品、化妝品、玩具和煉油等工業。在佈局上,服裝業共擁有工人21萬,集中於人口擁擠的曼哈頓區,工廠很多,大都為工人在50人以下的小型工廠,產品款式新穎流行,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業中心之一。往往10個以上的工廠聚集於一所大建築中,其動力基本上依靠地下電纜輸送,無需煙囪和煤炭。印刷出版業集中於市區,共擁有工人20餘萬,其他縣區亦有分佈。約占有全國1/6的印刷能力和1/3的出版物。設有全國著名出版社的總部。新澤西所屬的幾個縣,空地較多,地價稍低,為鐵路客貨運終點站,也是主要的工業區,有電機及設備制造、飛機零件、化妝品、化肥、化學、紡織、皮革等工業。紐約所用的燃料,由墨西哥灣沿岸經管道遠距離輸入石油和天然氣,從阿巴拉契亞地區運入煤炭,也從國外進口油品。發電廠以煤電和油電並重。耗用大量燃料和原料的工廠,大都分佈於市區以外的鐵路沿線及長島沿岸,其中包括煉銅廠和煉油廠等。沿斯塔滕島西岸和隔河相望的大陸東岸也都分佈著一些煉油廠,主要煉制汽油、噴氣煤油、柴油、潤滑油等,供應大市區。

  工業和貿易帶動瞭紐約金融業的發展,是美國和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金融和證券交易中心。位於曼哈頓島南部的華爾街是美國壟斷資本的大本營,從百老匯大街延伸到伊斯特河畔,街長僅半公裡,聳立著許多摩天大樓,集中有全國主要壟斷集團所屬的幾十傢大銀行、保險公司和證券交易所,以及成百傢大工業公司和運輸公司的總經理處。服務業、批發零售業、不動產業等,也均在城市經濟中占突出地位。

  紐約也是美國運輸業最發達的地區,紐約港區岸線總長1200多公裡,主要由哈得孫河下遊、長島海峽和斯塔滕島西面水域組成;水深9~13米的泊位400多個,擁有現代化的裝卸、幹船塢和庫藏設施。1980年貨物吞吐量達1.6億噸最高峰,其中約1/5為集裝箱運輸;此後,因日益以輕質和貴重的貨物運輸為其專業化方向,在全國貨運量中的比重逐漸減少(次於新奧爾良),但對外貿易仍居全國首位。港口與河運、鐵路、公路和航空構成一個綜合運輸系統,計有200條水運航線、14條鐵路線、380公裡地下鐵道、3個現代化航空港以及稠密的公路網。昆斯區南端的約翰·肯尼迪國際機場為世界上客貨流量最大的航空港之一。大市區所屬的各島之間,築有多座橋梁和多條河底隧道相連貫,其中通行汽車的重要遂道有林肯隧道和荷蘭隧道(連接新澤西和曼哈頓島)、佈魯克林隧道(連接曼哈頓和佈魯克林區);火車隧道在新澤西和曼哈頓間有4條、曼哈頓和昆斯區間有2條。曼哈頓和佈魯克林區間,河面較狹,有著名的橋梁3座和地下電車道5條。曼哈頓和斯塔滕島之間的運輸則主要依靠輪渡。

  紐約本地的農產品遠不足供應消費,但可利用發達、便捷的交通運輸解決供需問題。牛乳取自周圍的郊縣牧場和數百公裡外的農場。其他各種農產品從全國各地和國外大量進口。飲用水從市東和市西的哈得孫河上的一些大水庫中取用。

  文化教育 紐約也是全國文化教育和電視、廣播中心。擁有900所公立學校,110萬學生,另有數百所私立學校,學生約40萬人。紐約市大學規模最大,包括17個學院和一個研究生所院,註冊的學生達17.7萬人。哥倫比亞大學是全市創建最早的高校(1754年始建),是最著名的私立大學;其次是紐約大學等。紐約市立大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學之一。福爾特罕和聖約翰大學是重要的天主教會學校。還有眾多的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科研機構、藝術中心等。其中最著名的大都市藝術博物館,是全美洲規模最大的一所,收藏自史前時期到現代5000年來的藝術作品。自然歷史博物館也享有盛名,有58間陳列室,分類、分洲展出動、植、礦物樣本。紐約的公園、遊樂場、海灘療養地、劇院、歌劇院、音樂廳、畫廊等均占全國首位。僅公園就有100餘個,增添瞭綠化景色。聳立在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像被視作紐約市的“陸標”,也是一個著名的遊覽點,建成於1886年,是法國人民為紀念美國獨立戰爭和兩國人民友誼而贈送的禮物。自由女神像連底座約高100米,內有螺旋形階梯和電梯可抵達女神像頭部,頭部內是一間可容40餘人的觀覽廳,可眺望港區全景。(見彩圖)

美國紐約市自由女神像

  功能分區 在紐約市的各區中,曼哈頓區居最重要地位,向有“紐約市的心臟”之稱。它位於同名島上,面積80平方公裡,在5個區中面積最小。人口約120萬(1980)。百老匯大街呈東南—西北向斜貫全島,它的中部稱為“中城旅社、商業、劇院和辦公樓區”,島上著名的旅社、餐館、百貨公司、專業商店、影劇院、音樂廳和博物館大都集中於此。在此區中部有洛克菲勒中心,聚集瞭許多摩天樓群。坐落在本區南部第五大道與34街口的帝國大廈,完成於1931年,由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運入6萬噸鋼筋而建成,樓高381米,有102層。1973年又建成“世界貿易中心”大廈,建築技術現代化,以鋁板為壁,是由5座建築物組成的綜合體,樓內全部機能設備均由電腦控制;並立兩座方柱形建築,高419米,共110層,是目前紐約的最高建築物。中央區西南,是“服裝業區”。北鄰為商業繁盛的時報廣場。中央區西部,伊斯特河畔,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矗立著39層的聯合國秘書處大樓(聯合國大廈),大樓東西兩面都是寬敞的鋼窗,南北兩側鑲著凈重2000噸的大理石;其北是聯合國會議廳,南為藏書數十萬冊的聯合國圖書館。中央區以北是中央公園,南北長4公裡,東西寬800米,多湖泊山巖、翠林綠茵等勝景,被稱為“市中的綠洲”。中央公園的西面有“林肯中心”,占地約6公頃,分佈著富麗精巧的建築物,是美國的藝術和文化中心,世界各國有名的交響樂隊、歌劇團和芭蕾舞團常到此演出。曼哈頓島的南端被稱為“下曼哈頓財政和辦公樓區”,市政廳和聯邦、州、市、縣許多辦公機構麇集。其東南即為華爾街,東西走向,與百老匯大街斜交。曼哈頓島北端是黑人聚居區哈萊姆區,充塞著破舊的貧民窟。在工作日,每天均有300萬左右的工人、職員、遊客往來於曼哈頓島和其他地區之間。島南有康尼小島,兩島間僅隔狹窄水道,是假日遊憩的地區之一。

  曼哈頓東北隔狹窄的哈勒姆河,是佈朗克斯區。面積約140平方公裡,人口127萬。三面臨水,西經哈勒姆河通哈得孫河;南隔伊斯特河同長島相望;東為長島海峽。僅北部連接大陸,同威斯特恰斯特縣相鄰。是紐約唯一在大陸的一個區。有規模很大的現代化火車客、貨運站,工商業都很發達。

  佈魯克林和昆斯兩區都位於長島西部。前者在島西端,在5個區中人口最多;約225萬;面積231平方公裡。其西部沿紐約灣碼頭伸延,倉庫林立,是主要的港口和工業點。區中心商業發達。昆斯區在佈魯克林區之東,在5個區中面積最大,為329平方公裡,人口約200萬。有地下隧道和橋梁通達曼哈頓區,是曼哈頓經濟發展的延伸。海陸空運輸都很發達。主要工、商業點靠近伊斯特河,被稱為長島中的精萃。區中央有“森林山”,其旁為同名公園,系1913年所建,景色優美,附近住宅和商店集聚。

  裡士滿區位於斯塔滕島上。東北隔紐約灣同曼哈頓和佈魯克林區相望,是人口最少的一區,約35萬人。面積166平方公裡。1964年前,大部分為小農場或未開發區,此後建成維拉查羅-納羅斯橋通聯佈魯克林區,經濟開始活躍,住宅及工廠逐漸建立,並建有煉油廠和儲油庫等,商業亦漸發達。但至今仍為5個區中經濟規模最小者。近東南岸和南岸多公園、海灘和療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