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南部、地中海中部島國。位於地中海中心位置,扼大西洋通往地中海東部和印度洋海上交通要衝,戰略地位重要。面積316平方公裡,由5個島嶼組成,其中馬爾他島最大,面積245.7平方公裡,次為戈佐島,面積67.1平方公裡;另外3個小島是科米諾島以及無人居住的科米諾托島和菲爾夫拉島。人口38萬(1984)。首都瓦萊塔。

  國土的地質基礎是第三紀石灰巖,上覆水準的砂巖、粘土和珊瑚灰巖。地勢西部高,向東南、東北降低,最高點海拔253米米。西北部為石灰巖臺地,中部下降為谷地,東南部為小丘和平原。臺地上巖石裸露,石峰洞穴廣佈;中部谷地植被比較繁茂;東南部土壤肥沃,為重要農業區。屬典型的亞熱帶夏幹氣候,冬季溫暖多雨,最冷月(2月)平均氣溫12℃,夏季炎熱幹燥,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25℃;終年無霜、雪。年降水量530毫米。大部分時間陽光充足,溫和宜人。由於石灰巖地層巖溶地貌發育,地面滲漏嚴重,無永久性河流和湖泊。淡水不足,居民和農業用水受限制。但在石灰巖下部有不透水層,湧出泉水,作居民飲水和農業灌溉之用。

  民族主要為馬耳他人,餘為阿拉伯人、意大利人、英國人。居成98%信奉天主教。馬耳他語和英語同為官方語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達1202人。據考古發掘,當地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出土的大量精美陶器,說明古代馬耳他人文化已達到較高水平。公元前10~前8世紀,腓尼基人到此定居,把馬耳他作為地中海的貿易轉運地。公元前218年後,曾先後屬西、東羅馬帝國。公元9~19世紀,又先後被阿拉伯人、諾爾曼人、耶路撒冷騎士團、拿破化軍隊及英國占領。1814年後淪為英國殖民地。100多年來一直是英國的重要海軍基地。1947年實行內部自治。1964年9月21日宣佈獨立,1974年12月13日改為馬耳他共和國。為英聯邦成員國。

  獨立後,努力發展民族經濟,吸收外資,擴大出口,興辦工業,發展旅遊業。工業總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57.6%(1982)。主要工業部門是修船和造船業,另有食品、紡織、制鞋、日用化工、造紙、印刷、煙草、釀酒、珠寶等輕工業。又發展起電力、化工和金屬加工等重工業。工業主要分佈在瓦萊塔、榟橔、比爾澤佈賈等沿海城市。耕地面積約1.4萬多公頃,主要生產小麥、大麥、馬鈴薯、蔬菜和葡萄等。糧食不能自給。畜牧業以養羊為主。沿海有漁業。1982年農、牧、漁業總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4.3%。旅遊業是重要經濟支柱,1981年遊客達70餘萬人次,旅遊業收入約占國民生產總值1/4左右,占外匯收入30%。有發達的公路網,公路長1300公裡。瓦萊塔港是主要海港,每年有3000多艘船隻出入。瓦萊塔以南的盧加國際機場,與英國、意大利和北非國傢有定期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