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首都和最大港市。位於國境西南端,瀕幾內亞灣,由奧貢河口拉各斯潟湖上的6座小島和大陸部分組成,面積74平方公裡。地勢低窪、多沼澤,最高點海拔僅6.6米。地處赤道季風區,幹(10月至翌年4月)、濕(5~9月)季變化顯著,年平均氣溫27℃,年降水量1800毫米。主島拉各斯島為城市中心,與其屬島伊科伊島、維多利亞島及大陸之間均有橋樑相連,市區人口110萬,大市區人口約500萬(1983),居熱帶非洲第二位。為世界發展最迅速的城市之一,20世紀70年代人口年年平均增長率高達10%。居民80%以上為約魯巴人,其他有豪薩、伊博、埃多、伊爵人。原名“埃科”(意即農園)。以農耕漁獵為生的約魯巴族阿沃裡斯人於公元17世紀建城。城市北接人口稠密、物產豐富的約魯巴地區,腹地寬廣。1670~1850年為西非奴隸販運港和貿易中心。1861年英國占領該城,繼而吞並整個國傢。20世紀初修建瞭碼頭和連接內陸的鐵路後,迅速發展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14年始為尼日利亞首都。人口在1901~1950年由4萬曾至28.8萬,至60年代成為國內最大工業城市,集中全國工業企業和職工人數1/3,工業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60%。建有阿帕帕、伊盧佩朱、亞巴、伊克賈和穆欣5大工業區,有大型榨油(棕油)、可可加工、食品、紡織、日用化工、鋸木和膠合板、造紙、車輛修配、金屬工具、橡膠、造船等工廠,還有大型石油庫和氧氣廠。電網連接卡因吉水電站。行政區在主島拉各斯北岸,市中心區在南岸,是金融和商業中心(見彩圖)。

尼日利亞首都拉各斯的商業區廣場 文化教育區在拉各斯潟湖西岸,有拉各斯大學、醫學院、圖書館、博物館和科研機構。高級住宅區在伊科伊島和維多利亞島。北部及市中心有非洲人居住的棚戶區。美麗的熱帶海濱城市,拉各斯潟湖、維多利亞島海灘是著名的海濱療養地和旅遊中心。港闊、水深、避風,西非最現代化的海港之一,阿帕帕和廷坎島港區裝卸運輸設備先進,低水位時吃水9米,有31個泊位,並設石油、煤炭和漁業專用碼頭。1976~1977年度吞吐量800萬噸。承擔全國除石油外,進、出口貨運量的70~80%。主要出口貨物有可可、花生、棕油、花生餅、錫、鈮、鐵、棉花、棉籽、皮張等;進口貨物有生鐵、鋼板、鋼筋、鹽、紡織品、車輛、糧食、化學制品等。全國公路樞紐和西部幹線鐵路起、終點,北通內地的卡杜納、紮裡亞、卡諾等城市。拉各斯國際機場辟有18條國際航線通往世界各地,並是全國28個機場的航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