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丞相。字潤甫。燕京永清(今屬河北)人,世為當地豪族。父名秉直,1213年蒙古軍逼金中都(今北京)時,率鄉人數千,至涿州木華黎軍前投降,以長女嫁木華黎。天澤兄天倪選鄉勇萬人為軍,從木華黎攻河北、山東、山西等地。1220年,招降金將武仙,據真定(今河北正定),任河北西路兵馬都元帥,武仙為副,以天澤為帳前總領。

  1225年,武仙叛蒙古,殺天倪。主持中原軍事的木華黎之子國王孛魯令天澤繼任兄職,派肖乃臺領蒙古軍支援,驅走武仙,,收復真定。天澤以真定為基地,修繕城池,招集散亡,恢復生產,擴充實力和地盤,發展成一支強大的地方武裝。窩闊臺即大汗位,立三萬戶分統漢兵,命天澤為真定、河間、大名、東平、濟南五路萬戶。1230年,擊走武仙,取衛州(今河南汲縣)。窩闊臺伐金,令天澤略地汴京(今河南開封)以東諸城,後又追圍金哀宗於歸德、蔡州等處。

  1234年春,蔡州城破,金亡,天澤回真定。次年,中原各地編籍戶口後,政煩賦重,地方官隻得向西域高利貸商人貸款繳納,屆期則按羊羔利(見斡脫)迫百姓破產償還。天澤奏請欠款由官府代還,最高以一本一息為止。又請求以中戶為軍戶,上下戶為民戶,按貧富定賦額,獲準後佈告諸路,為定制。史天澤多次參與攻宋戰事,拔棗陽(今屬湖北),戰襄陽(今湖北襄樊),破光州(今河南潢川),攻壽春(今安徽壽縣),累有戰功。

  1252年天澤入覲大汗蒙哥,受賜衛州五城為分邑,當時忽必烈受命主持漠南漢地軍國重事,請以天澤為河南經略使。就任後,穩定瞭河南局勢;以侄史權、史樞戍唐州、鄧州屯田,逼宋襄樊。1258年秋,從蒙哥攻四川。中統元年(1260)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任天澤為河南等路宣撫使,不久又兼江淮諸翼軍馬經略使。次年五月,出任中書右丞相。同年秋,天澤隨從忽必烈征阿裡不哥,率領左路軍敗敵於昔木土腦兒。三年春,從親王哈必赤征討李璮,建議用深溝高壘圍困濟南,擒斬李璮。忽必烈鑒於李璮之變是由於漢人世侯權勢太重,提出廢除世襲,分兵民之權。天澤便奏請從自傢開始實行,史氏子侄解除兵權的達十七人。至元三年(1266),以天澤為樞密副使,仍兼中書左丞相。十年春,與平章阿術等攻克樊城,宋襄陽守將呂文煥降。十一年,忽必烈決心大舉進攻江南,詔以天澤和伯顏領大軍從襄陽水陸並進。天澤至郢州患病,回到真定,不久去世。

  史天澤及其傢族是蒙古時期最大的一支地方勢力,為鞏固和發展蒙古族在中原的統治立瞭大功。他也是元朝唯一的官至右丞相高位的漢族地主階級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