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面積2072萬平方公裡,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4%。人口3.98億(1985),占世界總人口的8.2%。其中混血種人占58%,白人占28%,印第安人占9.5%,黑人占4%。人口自然增長率23‰。城市人口占63%。地形以高原和平原為主。大部分地區氣候暖熱濕潤。礦藏豐富,銅、鐵、鋁土、銻、錫、鈷、鈮、硝石、石油等礦產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其次是錳、鉬、鉛、鋅、鎳、銀、鉍、硫磺、金剛石、寶石等。森林占全洲洲面積44%,占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4%。水力總蘊藏量4900億千瓦,占世界20%。近海漁業資源豐富。

  早在殖民者入侵前,印第安人已在當地創造瞭相當高度的精神和物質文明。15世紀末以後先後淪為西班牙、葡萄牙和英、法、荷等國的殖民地,深受宗主國的社會經濟制度、語言、文化、宗教、風俗習慣等的影響,並在人種方面也因相互通婚而混合。大多數國傢通用源於拉丁語的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法語,故被稱為拉丁美洲。19世紀初至30年代,先後有18個國傢獲得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有許多國傢取得獨立。至20世紀80年代初,全洲共有33個獨立國傢。另有12個地區仍處於殖民地的地位。經濟上曾長期受外國資本的控制和掠奪,使許多國傢形成專為出口服務的單一經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60年代起,各國經濟發展較快,198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1910美元,遠超過亞洲和非洲。經濟結構也發生較大變化,工業已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以上,其中制造業上升至1/4,農業已降至13%。工業中除傳統的紡織和食品工業外,已出現瞭鋼鐵、石油提煉與石油化學、機械、汽車、飛機、造船、電子等新部門。但地區發展很不平衡,國內生產總值和工業產值3/4以上集中於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內瑞拉4國。農、礦初級產品在出口貿易中仍占主要地位,如原油、銅、錫、鐵礦石、鋁土、原糖、咖啡、香蕉、棉花、肉類、大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