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黃浦江東岸新設置的市區。新區因地處上海夏季風向的上風向,受“三廢”污染的影響較少;有較多不宜耕種的土地及外高橋岸段等深水岸線可供開發建設;與上海市中心區僅一江之隔,有利於就近疏解市中心區人口和工業過於擁擠的狀況。1990年4月,中國政府宣佈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加快浦東新區的開發、開放。新區範圍包括黃浦江以東、長江口以南、川楊河以北、緊靠市中心區的一塊三角形地區。面積約350平方公裡,人口138萬。在其黃浦江東側已建有78個碼碼頭,其中有萬噸級泊位32個,承擔全市58%的貨物吞吐任務。另有可供內河航運船隻靠泊作業的碼頭160個。區內已辟建城鄉道路285公裡。聯結浦東、浦西的交通除16條浦江旅客輪渡線和4條車輛輪渡線外,還先後建成瞭打浦路和延安東路兩條越江隧道及南浦大橋,世界跨度最大的斜拉橋──楊浦大橋於1993年建成。經多年發展,區內已形成擁有鋼鐵、玻璃、毛紡和機器制造等工業的周傢渡工業區,有造船、柴油機、航海儀器等工廠的慶寧寺工業區以及具有其他功能的若幹小區。根據規劃佈局,浦東新區將以市中心區的浦東部分為中心,采用敞開式佈局形式,逐步形成5個綜合分區:①外高橋—高橋分區,依托業已開工建設的大型現代化港區,分塊開發出口加工區和外商投資區,並配合建立保稅區;②慶寧寺—金橋分區,發展以無污染、有發展後勁的工業項目為主的工業區;③陸傢嘴—花木分區,以發展金融、貿易等現代服務產業為主;④北蔡—張江分區,將建成高科技科學、教育園區;⑤周傢渡—六裡分區,亦為以發展工業為主的小區。通過浦東新區的加快開發開放和浦西現有市中心區的改造,上海將成為設省潷套比較齊全,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現代化工業基地和金融、貿易、科技、文化、信息中心,更加發揮其作為中國最大經濟中心和太平洋西岸有影響的國際城市的作用。

上海市浦東新區總體規劃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