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裡蘭卡首都,重要港口和商業中心。位於斯裡蘭卡西南海岸,居印度洋東西航路要衝,有“東方十字路口”之稱。面積37平方公裡,人口58.6萬,包括郊區在內170萬(1981)。氣候濕熱,年平均氣溫27℃,年降水量2300毫米。古代印度、波斯、阿拉伯與東亞貿易的重要中心。7世紀時,阿拉伯商人在此運走大象和肉桂。13世紀時已發展成城市,為島上人口和財富的集中地。14世紀中國旅行傢汪大淵曾到此城(時稱高郎步)。16~18世紀葡、荷殖民者把城西南岬角和彎曲的沙岸作為商船船停泊所,在岬角修築堡壘。自19世紀蘇伊士運河通航後,英國殖民者為爭奪殖民市場,在城西南、東北和西北修築防波堤,遂成為世界最大的人工港之一。港區水域面積2.4平方公裡,水深8.2米,同時可停泊萬噸以上巨輪40多艘。港區擁有現代化碼頭、倉庫和油庫,並建有安全卸貨的油船塢(見彩圖)。

斯裡蘭卡首都科倫坡港口鳥瞰 全國出口的茶葉、橡膠、椰制品和進口的大米、石油、工業品等絕大部分通過此港。工業有供出口的加工業與汽車、機械有關的工業以及各種輕工業如食品、飲料、煙草等,多分佈在市郊。有鐵路與全國各省相聯系,公路通島上各地,有2個國際機場。1982年機場鄰近地區辟為貿易加工區,面積約200公頃。市內有大學多所,並有博物館、圖書館及基督教堂、印度教寺院和清真寺。市東南於1973年建有以紀念已故總理班達拉奈克而命名的國際議會大廈。在凱勒尼河畔的凱勒尼村有佛教寺院,相傳為佛陀來訪的聖地,有建於公元前3世紀的舍利子塔。郊外的拉維尼亞山是風景區,有很好的海濱浴場。西南岬角的舊堡為市中心,是行政和商業中心地。稍東為舊城“帕塔”,人口稠密,沿街有許多小商店、攤販,保持東方集市特色。北部為工人居住區,更北為漁民區,有漁港。市東南部的湖沼通過排水和開挖運河,使伯伊拉湖與海港相通,成一湖港,沿湖建有庫場。市區的東部和南部建築林立,是現代化的商業區和居住區。東面6公裡的科特原是科特王國首都(1415~1565)。1982年4月29日斯裡蘭卡政府宣佈把首都從科倫坡遷往科特,並改名為斯裡賈亞瓦德納普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