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首都,全國最大城市,經濟、文化和科學中心,華沙省省府。位於華沙平原中部,跨維斯瓦河中遊兩岸。面積446平方公裡。人口164.14萬(1983)。

  城市附近為波狀起伏的冰磧平原,海拔90~116米。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8.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3.5℃,最熱月(7月)19.2℃; 年降水量542毫米,2/3集中於夏季;年積雪50~60天。

  西元13世紀末始建於維斯瓦河西西岸。14世紀城市初具規模。15世紀成為馬佐夫舍省省會。1611年定為波蘭王國都城。18 世紀後半葉成為波蘭文化啟蒙運動中心。1806年被法國占領,拿破侖在此建立華沙公國。後又長期受俄國統治。19世紀後半葉至20世紀初發展成波蘭最大的工業中心,有機器制造、金屬加工、紡織、制革等工業。1913年城市人口已達84.5萬。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德國占領,城市經濟遭受嚴重破壞。1918年波蘭恢復獨立,華沙定為首都。1925年人口超過100萬。第二次世界大戰初又遭德國法西斯占領。占領期間90%的工廠企業、72%的住房、80%的醫院和全部古建築慘遭毀壞,居民死亡人數超過60萬。戰爭結束時市內僅剩16萬人。戰後,有計劃地重建新華沙,除建設行政設施、公共建築、工廠和住宅區、道路網絡外,對原有的歷史古跡和有價值的古建築均仿照原樣進行重建,使新建的華沙依然保持某些中世紀的特色。

華沙市的街景

  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機械和電機為主要工業部門。依靠熟練勞動和先進技術生產各種需用原料較少、質量較高的產品,如機床、精密儀器、小汽車、發動機、電機設備、變壓器等。其他工業有印刷、冶金、化工、紡織和食品加工等。工廠多集中於維斯瓦河右岸的澤蘭和左岸的沃利亞。市郊有高度專業化的園藝業和乳酪業。西南郊土壤肥沃,以蔬菜、花卉和果樹種植業為主。東北郊多草地,飼養乳牛和肉牛。

  地處東、西歐陸上交通中心,又居波羅的海和黑海之間最短的交通線上,自古以來一直是重要的交通樞紐。現為7條鐵路和8條公路幹線匯聚之地,與全國各大城市和港口均有便捷的聯系,並有鐵路通往莫斯科、基輔、柏林、佈達佩斯、佈拉格和維也納等地。千噸級輪船可通維斯瓦河的重要河港。城南奧肯切為全國最大的航空港。

  全國文化中心。設有科學院及所屬研究機構、華沙大學等14所高等學府以及國傢圖書館、民族、歷史、自然、軍事等博物館、藝術陳列館、科學宮等。戰後修復和重建的古建築有拉齊卡宮、哥特式的聖約翰大教堂、古城堡、華沙大劇院,以及天文學傢哥白尼和音樂傢肖邦等的塑像。西北郊熱拉佐瓦沃拉是肖邦的故鄉。華沙有“世界綠都”之稱。全市有65座公園和眾多的綠化地帶,綠地面積達12600公頃,人均綠地面積達77.7平方米,居世界大城市前列。城郊還有6萬多公頃的森林和防護林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