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南部著名的大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坡,有些支流最上源在中國境內,流經印度、孟加拉註入孟加拉灣,全長約2580公裡。流域面積90.5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

  恒河有兩個較大的源頭,即阿勒格嫩達河和帕吉勒提河。兩河上遊急流洶湧,奔騰於喜馬拉雅山間,地勢由3150米急降至300米,水流湍急,最小流量為200立方米/秒;季風期流量最大時,接近此數的30倍。兩河於代沃佈勒亞格附近匯合後始稱恒河。穿過西瓦利利克山脈後,在赫爾德瓦爾附近進入平原,逐漸向東南彎曲,流至安拉阿巴德,地勢再降至120米,與它最大的支流亞穆納河匯合,水量大增,河面變寬,河身彎曲,地勢平坦,坡度每公裡僅9.3厘米。安拉阿巴德以上為上遊,安拉阿巴德至西孟加拉邦段為中遊,以下為下遊。中遊的重要支流有卡克拉、根德格、戈西(左岸)和宋河(右岸),這些支流常常改道,戈西河尤甚,近200年間河床遷移達120公裡。

  恒河在瓜倫多卡德附近與佈拉馬普特拉河會合後,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面積56980平方公裡,地勢低平,海拔僅10米。河網密佈,土壤肥沃,農業發達,是南亞次大陸水稻、小麥、玉米、黃麻、甘蔗等的重要種植區。佈拉馬普特拉河長約2900公裡,水量充沛,河道亦極不穩定,上遊即雅魯藏佈江。恒河河口部分是大片紅樹林和沼澤地,稱“松達班”,梵文意為“芳林”。

  恒河上遊水源主要來自3~5月喜馬拉雅山的冰雪融水,在平原則來自6~9月的季風雨。水量1年中有顯著變化:冬季為枯水期,4月底5月初開始上漲,8~9月間升至最高峰,水位平均高約10米,大洪水時可達15米以上。與佈拉馬普特拉河一起,河口流量平均為3~3.8萬立方米/秒,平均年輸沙量達15億噸。由於雨量大,流量大,泥沙淤積,河床日高,常泛濫成災。

  恒河航運一度曾很興盛,自19世紀修築鐵路後已漸趨衰落。恒河水系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目前已在主流及一些大支流上興建綜合利用水利工程,其中赫爾德瓦爾的上恒河渠、納羅拉的下恒河渠和北方邦的薩爾達渠等,均兼有發電和灌溉之利。

  印度教徒視恒河為聖河,認為以恒河聖水沐浴可以凈罪。在赫爾德瓦爾、安拉阿巴德和瓦拉納西等沿河聖城,每年都舉行盛大的沐浴節。(見彩圖)

印度教徒在恒河邊洗“聖水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