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東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島礁的總稱。縱向分佈在離岸16~240公裡的珊瑚海上,大致沿昆士蘭州海岸斷續綿延2000餘公裡,包括約3000個島礁,分佈面積共達20.7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

  眾礁體由約350 種珊瑚蟲骨骼堆積而成。整個堡礁區可分為3個各具特點的區域:①北部區。在南緯16°以北,水深一般不到30米,沿大陸架邊緣排列,其中一些礁體寬200~1000米以上。②中部區。在南緯16°~20°之間,水深深30~60米。由於海浪和洋流的沖擊以及潮汐等的侵蝕作用,許多礁體已出現破損或退化現象。③南部區。自南緯20°左右往南,最大水深60米以上,多大陸架邊緣礁,礁體壯觀,較分散。在斯溫群礁以南,大陸海岸線凹入,形成瞭較寬闊的南回歸線水道。

  大堡礁海域水面溫度高達21~38℃,溫度的垂直變化和季節性變化都較小。平均鹽度35‰。海水清晰度高,水面較平靜。水溫適宜,生態條件較穩定,浮遊生物豐富,水域內海洋生物種類繁雜,數量眾多,大部分與印度洋、太平洋類同。海洋動物約有珊瑚蟲350種,海綿1萬種,軟體動物4000多種,棘皮動物150多種,魚類1200多種。海洋植物以海藻類最重要,特別是構成礁冠的紅藻,為千百個礁體鑲嵌上邊框,絢麗多彩,誘人觀賞。島礁上的植物隻有30~40種,大的島礁淺灘上分佈著紅樹林。傳統的生產活動有采集珊瑚、采珠和捕魚,規模不大。采珠主要在北部的托雷斯海峽附近水域。捕魚區主要在昆士蘭州北部自格拉德斯通至凱恩斯海域,以紅魚、鮭魚、馬鮫魚等為大宗。堡礁區中部深水處有海蝦,此外還有多種海參、巨蛤和其他貝類。

  大堡礁是有重大價值的旅遊區。除眾多美麗的珊瑚島礁外,還分佈著許多具有熱帶風光的大陸性島嶼,著名的如格林島、海曼島、鄧克島、帕爾姆島、赫倫島等。到處白沙綠水,陽光充足,椰林掩映,湖礁入勝,均為海浴和療養勝地,旅遊業興盛,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公園。

  1843年澳大利亞對大堡礁開始科學考察,1922年成立有關堡礁的發生學和自然生態學的科研機構,1973年建立海洋科學研究所,1976年成立大堡礁管理機構,1979年設立大堡礁海洋動物園管理處。1983年禁止在大堡礁勘探石油和采礦,劃定瞭商業性捕魚和資源保護區,並大力發展旅遊業。目前巨大的威脅是有大量的荊冠類海星在吞食珊瑚蟲,使大面積的珊瑚礁遭受損毀。(見彩圖)

大堡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