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長沙市屬縣,重要農業縣,著名金橘和花炮之鄉,磷礦產地。位於瀏陽河中上遊,連雲山及九嶺山之間的山丘盆谷區。面積5008平方公裡,人口131.60萬。縣府駐城關鎮。漢為臨湘縣地,三國時吳置劉陽縣,東晉改稱瀏陽,以縣治南瀕瀏水得名。隋廢入長沙縣,唐複置。清屬長沙府,20世紀50年代初轄歸湘潭地區。縣境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具有兩山三水、山河相間、林茂糧豐的自然經濟特點。用材林面積在全省22個林業重點縣中居第3位,盛產松、杉、闊葉林、油茶、楠竹等。油茶和楠竹竹面積均居第1位。糧食生產集中在瀏陽河、撈刀河、南川河3個丘崗河谷平原地帶,有大量商品糧,年出欄肉豬20多萬頭,還盛產茶葉、水果。瀏陽金橘獨享盛名,有千餘年栽培史,可加工制成蜜餞、罐頭和金橘花等。縣境蘊藏多種礦產資源。七寶山為硫鐵多金屬礦床。永和磷礦是湖南新興的磷肥原料基地。為便於采礦運輸,修建瀏醴窄軌鐵路與浙贛鐵路銜接。公路幹支線可通往四鄰。特產以煙花爆竹著名,已有300多年歷史,清光緒十一年(1885)鞭炮開始出口。20世紀50年代以來又發展煙花,花炮品種由原來的10多種發展到300多種。花炮產品暢銷世界。瀏陽菊花石雕、夏佈、豆豉、麻菌、相思鳥等產物也遠近馳名。文傢市位於縣境東南,為1927年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勝利會師地址,已列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