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銀南地區轄縣,著名古城。位於銀川平原河東灌區。面積3685平方公裡,人口21.96萬。縣府駐城鎮。西漢置靈州縣,城址位於青銅峽以北黃河沙洲上。兩晉南北朝間一度改稱薄骨律鎮。唐稱靈武郡回樂縣,為朔方節度使、靈州大都督府所在地。唐肅宗在此登基。宋(西夏曾改西平府)、元、明、清為靈州。其間因黃河一再改道,城址屢有遷移。1913年稱靈武縣。從西元5~11世紀初的600年間,為銀川平原的中心城市。歷史上另有靈武縣建置,西漢始建,縣址幾度興廢遷移,宋初廢。縣境橫山山堡以西的水洞溝,有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20世紀20~70年代幾度發掘,發現瞭原始人的大批石器和骨器、裝飾品、用火遺址等,已命名為“水洞溝文化”,表明這一帶早在3萬年前已有人類活動。靈武縣境及其以東的鹽池縣,有煤質好、易開采的寧東煤田,面積2400平方公裡,探明儲量273億噸,占寧夏煤炭儲量近90%,相當中國東北3省煤炭儲量的總和。現年產煤僅60餘萬噸。靈武、鹽池間的寧夏油田是長慶油田的一部分,年采油數十萬噸,煉油廠所在的馬傢灘已成為擁有2萬人口的石油新城。縣城毛線、制藥、食品、皮毛、化肥、建材等工業均有較大發展,城鎮人口達1.5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