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洋漁業基地。位於太倉縣東南隅,扼瀏河入長江之口,襟江控海,為元、明以來的重要商港。面積8.25平方公裡,人口3.68萬。南宋始置水寨於此,稱張傢行鎮。元改劉傢港,為漕糧北運出海港口。明置巡檢司,複設鎮海衛於天妃宮,俗稱天妃鎮;永樂元年(1403)開港,為對外貿易口岸,諸國商船雲集,俗稱“六國碼頭”;後鄭和7次由此率艦出航,曆訪東南亞、南亞、西南亞、東非諸國;成化十八年(1482)在劉河口北岸築劉河堡,城周1.5公裡,俗稱劉河新城,相應稱天妃鎮為舊城城。迨明末清初,劉河新城改稱劉河鎮。乾隆末劉河口淤,大船不能進,乃在鎮東2.5公裡左右處另建新鎮。是為瀏河有新舊2鎮的始末。清末通郵,改“劉”為“瀏”,遂稱瀏河鎮。清末以來,瀏河淤淺。1956年後,屢經整治,形成今日之新瀏河,上接婁江,成為太湖通往長江的主要航道。1958年於河口建節制閘取代清康熙十年(1671)所建天妃閘,閘共19孔,長近百米,上通公路,為蘇南沿江最大節制閘。鎮內市街由老瀏河南北兩岸向新瀏河北岸擴展,鬧市集中於兩河之間的十字街心。鎮東瀏河入江口北岸是江蘇省海洋漁業公司駐地。鎮上有船舶修造廠、制冰廠、魚網廠和魚類加工廠等企業。公路通上海、蘇州、無錫、常熟、太倉等地,有定期輪班經太倉、昆山通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