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北部城市,蘇格蘭首府和經濟、文化中心,僅次於倫敦的第二大旅遊城。位於蘇格蘭中部低地的東部,福斯灣南岸、彭特蘭丘陵北麓的海濱臺地上。面積264平方公裡。人口44.09萬(1983)。

  市內地勢起伏,有5個突起的死火山,其中最高的是位於東南的亞瑟死火山,海拔251米。冬季溫和,夏季涼爽,春季多薄霧;1月平均氣溫4℃,7月14.8℃,年平均8.8℃;年降水量686毫米。

  西元6世紀末,羅羅馬人在此建兵營。中世紀初建居民點。1329年建市。1437~1707年為蘇格蘭王國首都。18~19世紀為歐洲重要文化中心之一。1750~1850 年間,在城北興建新城。20世紀城市再次擴展。目前愛丁堡市包括福斯灣對岸的昆斯費裡、城西北約10公裡處的特恩豪斯飛機場、城東北的利斯港、城南延伸至彭特蘭丘陵的頂部。隨著工業和城市化的進展,人口不斷增加,城市范圍3次擴大,人口增長較快,1931年已達43.7萬人。居民大多從事行政、出版、銀行、保險和零售商等職業,制造業職工僅占就業人員的1/4。

  工業以造紙和印刷出版業最為著名,食品、化學、造船、電子、機械、電器和橡膠等工業也較重要。這些企業大多分佈在城郊科林陀、利伯頓工業區。隨著北海油田的開發,在福斯灣的格蘭頓港,已建立起一系列與之有關的工業和服務性行業。格蘭頓又為福斯灣漁船隊集中處所,是不列顛島北方的重要漁業中心。利斯為其外港,1920年起屬愛丁堡管轄;年吞吐量約200萬噸,進口糧食、食料、木材,出口煤、威士忌酒、鐵和鋼。並有船舶修造和修配工業,愛丁堡亦為蘇格蘭航空和鐵路運輸中心。

愛丁堡鳥瞰

  18世紀曾是歐洲文學、藝術、哲學和科學中心之一。有蘇格蘭最高學府愛丁堡大學(1583年建),蘇格蘭民族藝術館和皇傢博物館等。《愛丁堡周刊》創於1802年。城東卡爾頓丘陵上有市氣象臺。有建於11世紀的古城堡,現部分作紀念館,部分作兵營。城市分老城、新城。老城多古建築物,其中以十字架王宮最為著名。還有建於1640年的蘇格蘭議會大廈,1929年起改為國傢圖書館,內藏圖書200 多萬卷和許多名人手稿。新城市容整齊。多紀念碑和廣場,是主要商業與住宅區。市中心為介於新、老城之間的太子街公園。市內每年夏、秋之交,有歷時三個星期的愛丁堡國傢音樂戲劇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