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河西走廊內流水系的第2大河,古名籍端水。源於祁連山脈西段托來南山與疏勒南山之間的疏勒腦,西北流經肅北縣的高山草地,穿大雪山—托來南山間峽谷,過昌馬盆地。出昌馬峽以前為上遊(昌馬堡至玉門鎮段,當地稱昌馬大河),水豐流急,昌馬堡站平水年年均流量24.8立方米/秒,年徑流量7.81億立方米。出昌馬峽至走廊平地為中遊,向北分流於大壩沖積扇面,有十道溝河之名。至扇緣接納諸泉水河後分為東、西兩支流,東支匯部分泉水河又分南、北兩支,名南石河和北石河,向東流入花海盆盆地的終端湖。西支為主流,又稱佈隆吉河。至安西雙塔堡水庫以下為下遊,由於灌溉、蒸發、下滲而水量驟減。疏勒古河道穿哈拉諾爾到至疆羅佈泊。由發源地至近期終端湖哈拉諾爾,長不過600公裡,實則安西以下早無地面徑流,僅存幹河道遺跡。昌馬沖積扇以西主要支流有榆林河及黨河,以東主要支流有石油河及白楊河,均源出祁連山西段。疏勒河水系雨水補給減少,冰雪融水顯著加大,出山口多年平均流量58.1立方米/秒,年徑流量18.30億立方米,6~9月占50~70%。上遊祁連山區降水較豐,冰川面積達850平方公裡,多高山草地,為良好牧場。中、下遊地勢低平,玉門鎮、安西、敦煌和赤金—花海諸綠洲的灌溉農業發展迅速。全流域已建成100萬立方米以上水庫5座,其中以雙塔堡、黨河及赤金峽水庫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