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重要氣候分界線。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西南伸入越南。長170多公裡,寬15~30公裡。山體海拔千米左右,主峰蒔良嶺1462米,是桂南最高點。十萬大山區是中生代以來凹陷構造的負單位。中生代紅色巖系(砂巖、葉巖、礫巖)沉積厚度大,分佈廣,第三紀以來褶皺斷裂上升,成為廣西最年輕的褶皺山脈。山勢南高北低,南部由1200~1400米的山脊組成十萬大山主軸,地勢向北逐漸降低,依次出現850米、700米、550米、400米等數列單斜山地及丘陵面。河流流多為順坡面發育而向北流,屬鬱江水系。由於多列單斜地形的影響,河流多沿錯動的斷裂谷地及兩單斜山地之間發育,河床曲折急劇轉彎與平直相間,多險灘。山地南側河流短小,獨流入海。十萬大山南坡的防城縣,面臨熱帶海洋,降水豐富,那梭鄉年降水量達3700毫米,是廣西降水最多之地。北面的上思、寧明,處於背風坡“雨影”地帶,雨量較少。與那梭直線距離約50公裡的上思縣城,年降水量1119毫米,隻有那梭的30%。十萬大山南麓適宜發展熱帶作物。熱帶常綠季雨林發育甚佳,熱帶樹種繁多,主要有窄葉坡壘、烏欖、白欖、海南風吹楠、桄榔、肉實樹、紅山梅、魚尾葵等。十萬大山有錳、銻、磷、雲母、鈦等礦產,錳、鈦已開采,遠銷國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