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稱大真國,又名女真國,東真國系俗名。創建人蒲鮮萬奴,又稱女真萬奴或完顏萬奴,拉施都丁作Tun-chen大石,即東真太師。《元朝秘史》作夫合訥。蒲鮮本為群牧司之名,完顏為賜姓。萬奴又作萬傢奴,音訛又作阿奴。

  萬奴初為金尚廄局使,曾隨金將僕散揆攻宋,又與紇石烈執中禦蒙古兵於野狐嶺,繼為遼東宣撫使討伐耶律留哥,並受命選精銳屯沈州、廣寧。金貞祐三年(1215)叛金自立,稱天王,國號大真,建元天泰,東京諸猛安謀克多起而回應。次年年降於蒙古,繼又叛去。勢力所及,西北自上京城(今黑龍江阿城縣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今遼寧丹東東北九連城),兼及遼東半島,東南到曷懶路(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今蘇聯海邊區烏蘇裡斯克)。萬奴前期的政治中心在咸平(今遼寧開原北老城鎮),故史書又稱他為咸平宣撫,後撤移至南京(今吉林延吉市的城子山古城)。東真國的官制,同於金朝,有尚書省左右丞相、都元帥或左右副元帥、宣徽院等官職。軍民按猛安謀克組織,與女真人相同。萬奴之相王澮,字賢佐(一字玄佐),咸平人,頗有名。

  一般記載,都認為東真國存在十八年(1215~1233),滅亡於窩闊臺即位後五年。今所見蒲鮮萬奴有年款的傳世官印也遲至天泰十九年(1233)。但此後直至元世祖至元末年,高麗歷史尚記有與東真交涉事宜二十起;《元史·耶律留哥傳》記留哥之子薛阇“自庚寅(1230)至丁酉(1237),連征高麗、東夏萬奴國”。東夏為東真之誤(一說東真後改號東夏)。另外與“天泰”官印同出土的,還有“大同”款官印,今所見最遲者為十年七月。此印可能也是東真遺物。據有的學者推測,萬奴被擒後,蒙古仍任命他鎮撫其地,子孫承襲如藩國。此說亦有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