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新興工業城市,呼倫貝爾盟轄市和行署駐地。濱洲鐵路沿線重鎮。位於海拉爾河和伊敏河匯合處。面積1440平方公裡,人口20.94萬。有蒙古、漢、回、滿等25個民族。伊敏河由南向北穿過市境,於北部匯入海拉爾河,城市即因此得名。市境古來水草豐茂,土地膏腴。清雍正十年(1732)在伊敏河西岸建城設防,所建土城周長2公裡,城高丈餘,稱“呼倫城”,商旅過往,貨物交易咸集於此,城市逐漸繁盛。1906年東清(濱洲)鐵路修通後,於此建站,改稱“哈浪”,市容初具規模,,以中、俄商興建之新街為中心(今中央大街)形成所謂新城。1932年為日寇侵占,一度為偽滿洲國的興安北省省會。1940年設市。50年代以來,工業已建有毛紡、乳品、畜產品加工、煤炭、鋼鐵、機械、造紙、化工等部門。海拉爾乳品廠出產奶油、奶粉、奶酪、牧業機械廠出產割草機、摟草機等,民族用品廠產品供應全國十餘個少數民族地區。市內沿河有5座大橋橫跨伊敏河上,登橋眺望,兩岸樓頂連雲,簷蓋色調各異。大型露天煤礦──伊敏河礦區位於市南70公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