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西北部新興工業城市,阜陽地區轄市和行署駐地,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位於省境西北部,泉河、潁河匯流處。面積50.5平方公裡,人口23.63萬。歷史上為郡、州、府、縣治所在地,曾有汝陰、潁州、順昌之稱。1975年析阜陽縣城關鎮及郊區置阜陽市。市境位於淮北平原西部,地勢平坦,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工業有食品、紡織、機械、建材、造紙、化工、電力、皮革等部門。全省最大的阜陽肉聯廠在市區東北部。交通便利,是淮北平原西部的交通樞紐。有長途客車通附近縣市;鐵路有徐(州))阜、商(丘)阜、阜淮(南)3線交匯於此;豫皖地方鐵路漯(河)阜(陽)線也於1990年8月開通。潁河、泉河部分河段可通小貨船;民航班機可達合肥。阜陽城歷史悠久,唐宋時有不少名人雅士(如晏殊、歐陽修、呂公著、蘇東坡等)出任潁州,素稱“人才薈集之邦”。名勝古跡有南宋抗金名將劉錡祠(一稱劉公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