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中位置最北和最小的群島。位於汕頭市以南約260公裡,珠江口東南方約315公裡。由東沙島、東沙礁和南、北衛灘等組成。東沙島的礁盤呈新月形,潮汕漁民又稱為月牙島,面積1.8平方公裡,海拔僅6米,由珊瑚為主生物碎屑堆積而成。東沙礁為環礁,兩側有兩缺口,形成南北水道,南水道深廣,北水道淺窄。東沙群島地處南海北部大陸坡上段,發育在300米深臺階面上,水下暗礁星羅棋佈,水情險惡,不利航行。東沙島上植物繁茂,多椰子樹。東沙群島屬熱帶海洋氣候,濕熱多風風,又為西太平洋和南海臺風路徑所經,對氣象預報有重要意義。島上氣象臺和燈塔、臺風觀測站等建於20世紀20年代。60年代曾在島上填土築機場。東沙群島地處東亞至印度洋和亞、非、澳洲國際航線要沖,廣州、香港至馬尼拉或臺灣高雄的航線由附近海域通過,具有重大航運意義。海產豐富,是南海重要漁場,盛產海龜、墨魚、海參、鯊魚和貝類,特產海人草,為驅蛔蟲特效藥。東沙歷為閩、粵、臺漁民,尤其是漳、潮、惠州漁民生產作業的場所和船舶停靠點。東沙島上棲息大量海鷗,含磷很高的鳥糞堆積達數米之厚,為肥料和制藥原料。東沙群島古稱“落漈”,清初名為“南澳氣”,屬陸豐縣碣石鎮管轄。東沙群島自古以來即為中國領土,現歸廣東省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