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帝宇文邕

  北周皇帝。小字禰羅突。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生於同州(今陝西大荔)。在位十九年。武成二年(560),權臣宇文護毒死明帝宇文毓,立大司空、魯國公宇文邕為帝,仍掌朝政。建德元年(572),宇文邕誅殺宇文文護,始親自處理國務。宇文邕生活儉樸,諸事希求超越古人,對宇文護及北齊所修過於華麗的宮殿一律焚毀,對下嚴酷少恩,但果斷明決,耐勞苦,征伐時躬親行陣,得士卒死力。四年,他獨與齊王宇文憲等少數人劃策,力排眾議,決定伐齊並親自統軍,圍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陽),因病還師。次年又率大軍伐齊,幾路並進,攻克平陽(今山西臨汾)。圍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軍事失利,自己僅而得免。其後聽從宇文忻“死中求生,敗中取勝”的建議,終於攻克晉陽。六年,入鄴,滅北齊。齊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為廝役的雜戶,周境有從東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虜的良人沒為奴婢,他都豁免為良人。建德二年,宇文邕確決三教先後,以儒為先,道次之,佛教最後。次年禁佛、道二教,沙門、道士並令還俗,為歷史上廢佛“三武”之一。突厥強盛,目北齊、北周為在南兩兒。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為後,滅齊之後,宣政元年(578)宇文邕率軍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兩三年之後,楊堅滅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