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時期南方氏族部落集團。又稱“三毛”、“有苗”、“苗民”。分佈在“江、淮、荊州”“左洞庭、右彭蠡”之地,略當今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一帶。學者多認為與今苗瑤民族有遠源關係。《山海經》說:“顓頊生頭,頭生苗民。”漢魏學者多言三苗是以蚩尤為君的九黎部落後裔,則三苗可溯源到黃帝時的蚩尤。今世苗族傳說中還可找到關於頭、蚩尤的史影。文獻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應是有八十一個氏族。他們以金作兵,勇敢善戰,威震天下,曾與炎帝、黃帝兩部落集團進行戰爭,被黃帝殺於於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三苗北向發展雖然受阻,但在堯、舜、禹時期仍為華夏集團勁敵。堯曾與三苗戰於丹水一帶,並將其部分人放逐於三危,舜也曾對三苗進行分化遷徙,並終因南征三苗,死於蒼梧,連屍骨也未運還。因而禹不能不再次征伐三苗,乘天災人禍同時降臨三苗之機,大敗苗師,三苗從此衰微。在歷次戰爭中,不少苗民淪為奴隸,“子孫為隸,不夷於民”,被強制勞役。這些苗民的後裔,也是形成漢族的先民之一。《六韜》說:“堯伐有苗於丹水之浦”,《呂氏春秋·召類》則說為“堯戰丹水以服南蠻”。可見三苗又被稱為南蠻,夏商以後便統一用“蠻”進行記述,而不再見“三苗”的記載瞭。也有學者認為古書中的三苗本在北方,與後世的南蠻無關。

  

參考書目

 蒙文通:《古史甄微》商務印書館,上海,1933。

 侯哲安:《三苗考》,《貴州民族研究》197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