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四大部書之一,史學類書。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趙恒命王欽若、楊億、孫奭等十八人一同編修歷代君臣事蹟。采摭銓釋瞭經、史、《國語》、《管子》、《孟子》、《韓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呂氏春秋》、《韓詩外傳》和歷代類書、《修文殿禦覽》,分類編纂。用編年體和列傳體相結合,共勒成一千一百零四門。門有小序,述其旨歸。分為帝王、閏位、僭偽、列國君、儲宮、宗室、外戚、宰輔、將帥、臺省、邦計、憲官、諫諍、詞臣、國史、掌禮、學校、刑法、卿監、環衛、銓選、貢貢舉、奉使、內臣、牧守、令長、宮臣、幕府、陪臣、總錄、外臣等三十一部。部有總序,言其經制。歷八年成書,總計有一千卷,詔題名《冊府元龜》。“冊府”是帝王藏書的地方,“元龜”是大龜,古代用以占卜國傢大事。意即作為後世帝王治國理政的借鑒。由於該書征引繁富,也成為後世文人學士,運用典故,引據考證的一部重要參考資料。其中唐、五代史事部分,是《冊府元龜》的精華所在,不少史料為該書所僅見,即使與正史重復者,亦有校勘價值。

圖 《冊府元龜》目錄

  《冊府元龜》北宋本已無前帙,南宋本僅存八卷,明鈔本舛錯頗多,至不能句讀。陸心源藏有北宋殘本四百八十三卷,與崇禎本校勘,將宋本多出頁數、條數撰成《〈冊府元龜〉題跋》,後其書流入日本靜嘉堂。張元濟東渡訪書,向靜嘉堂借照四百四十四卷,又向國內藏書傢借照一百零六卷,共五百五十卷。傅增湘據照相毛樣校於崇禎本上,該書藏於北京圖書館。1960年中華書局影印崇禎本,據陸心源跋所載,將宋本多出的頁數、條數,校於每卷之後,即今通行本。

  

參考書目

 陳垣:《影印明本冊府元龜序》,《冊府元龜》,中華書局,北京,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