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8~前7世紀末,西南亞底格裏斯和幼發拉底兩河流域古國亞述對外擴張的一系列戰爭。西元前10世紀末,亞述曾是西亞的軍事強國,但到西元前8世紀,數次被北方新興強國烏拉爾圖(即凡湖王國)戰敗,國力衰落。西元前744年,國王提格拉·帕拉薩三世即位後,開始進行政治、軍事改革,建立常備軍,提高軍隊的作戰能力,又把行省由大劃小,加強集權統治。亞述再度興起並發動瞭多次大規模的對外征服戰爭。

  對烏拉爾圖的戰爭和征服敘利亞諸國 提格拉·帕拉薩三世為瞭擊敗主要對手烏拉爾圖,采取首先擊破其同盟者的戰略。公元前744年,亞述王進軍東北,征服烏拉爾圖的同盟者米底各部落。次年,又西征烏拉爾圖的北敘利亞各同盟國。由於無法攻克阿爾帕德城,亞述軍轉而與烏拉爾圖和北敘利亞六國軍隊鏖戰,獲勝,俘敵7萬餘人,烏拉爾圖王敗逃。公元前742年,亞述軍再次西征敘利亞,圍攻阿爾帕德城,三年始下。鄰近各國亦臣服。公元前739年,敘利亞、巴勒斯坦、腓尼基及阿拉伯等地區19國聯合反抗亞述,亞述大軍在黎巴嫩山區與之會戰,又獲勝利,各國再次降服。公元前736年,提格拉·帕拉薩三世長驅直入烏拉爾圖,圍困其首都圖什帕(今凡城),但未能攻破。公元前732年,亞述軍攻下反叛的大馬士革,大肆屠殺,並在此設置亞述行省。公元前722年,亞述新王薩爾貢二世即位伊始,便率兵攻陷撒馬利亞(以色列都城),俘2.7萬人而歸。公元前714年,薩爾貢二世奔襲烏拉爾圖腹地,最後攻占其宗教中心穆薩西爾,掠獲大批金銀財寶。至此,烏拉爾圖銳氣盡挫,無力再與亞述抗衡。

  與迦勒底人爭奪巴比倫 為瞭爭奪兩河流域的霸權,亞述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南鄰巴比倫。約公元前8世紀,由敘利亞遷徙到幼發拉底河中下遊的塞姆族部落迦勒底人開始占據巴比倫城。亞述王薩爾貢二世發兵趕走迦勒底統治者,取代其王位。公元前704年,薩爾貢二世之子辛那克裡佈即位後,巴比倫王位又落入迦勒底王米羅達克-巴拉丹二世手中。亞述王出兵爭奪,欲攻巴比倫城。迦勒底及其同盟者埃蘭的軍隊駐紮在巴比倫城東南的基什,另一部駐紮在東北的庫塔,準備夾擊進攻巴比倫城的亞述軍。亞述王遂暫不顧巴比倫城,轉兵首先攻陷兵力薄弱的庫塔,然後進兵基什,與敵軍主力接戰,大破迦勒底和埃蘭聯軍,辛那克裡佈勝利進入巴比倫城。公元前694年,亞述軍乘船順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到達波斯灣,追殲逃到埃蘭沿岸的迦勒底軍。但不久,埃蘭軍襲擊巴比倫,俘亞述王子,幫助迦勒底人奪回王位。公元前691年,埃蘭、迦勒底等聯軍進攻亞述,在亞述邊城哈魯裡展開激戰。亞述自稱殲敵15萬人,其本身損失也很大。三年後,亞述軍攻陷並摧毀巴比倫城,俘迦勒底王,從此巴比倫被亞述控制達數十年。

  對埃及的征戰 亞述占據敘利亞,使埃及喪失瞭在這一地區的優勢。因此它極力鼓動和支持敘利亞境內各小國反叛亞述。為征服埃及,約公元前671年,亞述王伊撒哈頓率軍越過西奈半島侵入埃及,攻克下埃及舊都孟菲斯,上埃及各地王公亦表臣服。不久,埃及發生暴動,伊撒哈頓前往鎮壓,死於途中。上埃及都城底比斯的努比亞王朝法老乘機奪回孟菲斯。約公元前667年,亞述新王亞述巴尼拔驅兵入埃及,戰敗法老軍,再克孟菲斯。約公元前663年,又揮師南下,一度攻陷底比斯。埃及人為擺脫亞述統治而進行的鬥爭從未間斷,約公元前651年,埃及法老薩姆提克一世終於徹底驅逐亞述占領軍。

  對埃蘭和阿拉伯的征服 埃蘭古國位於今伊朗西南部的胡齊斯坦,與兩河流域相鄰。公元前7世紀它仍為一軍事強國。為爭奪巴比倫這一戰略要地,亞述與埃蘭戰事迭起。公元前655年,埃蘭要求引渡王位僭望者遭亞述王亞述巴尼拔拒絕,兩國再啟戰端。亞述軍大舉入侵埃蘭,攻陷其首都蘇薩。埃蘭王托曼及其子陣亡。亞述所庇護的王子被扶上王位。公元前652年,埃蘭王塔馬裡圖不甘聽命於亞述,參加亞述巴尼拔之弟、巴比倫王沙馬什-舒姆-烏金為盟主的反亞述聯軍(其中包括迦勒底人、阿拉美人、阿拉伯人、腓尼基人、猶太人等)。亞述王苦戰三年,終於擊敗巴比倫和埃蘭等軍隊。公元前648年,巴比倫城被攻陷,巴比倫王自焚而死。隨後,亞述騎兵進攻並打垮阿拉伯駱駝兵,降服瞭阿拉伯。公元前642~前639年,亞述對埃蘭發起強大攻勢,蹂躪埃蘭各地,最後攻入蘇薩,洗劫全城。此後,埃蘭淪為亞述屬地。

  米底和巴比倫的反抗及亞述帝國滅亡 亞述軍事帝國的殘暴征服和對社會生產力的破壞,以及它所采取的高壓統治政策,給各地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激起被征服者的不斷反抗。迄公元前7世紀後期,帝國的經濟力量已被多年的戰爭耗盡,軍事威力已成強弩之末。此時,米底人和迦勒底人正結成新的軍事同盟。公元前614年,米底軍隊乘亞述軍隊在外作戰內部空虛之機,攻陷千年古都亞述城。公元前612年,迦勒底和米底聯軍又攻陷帝國首都尼尼微(號稱“獅穴”),亞述王自焚於宮中,亞述帝國滅亡,其殘軍退往哈蘭並與埃及法老結盟,於公元前605年卡赫美士一役徹底失敗。

  亞述的軍事組織和技術 亞述軍隊在對外擴張中所以能取得一系列勝利,其軍事上的重要原因在於他們有一整套較完備的軍事組織和先進的技術。亞述軍隊是當時兵種較齊全的軍隊,編制有輕裝步兵(無甲弓箭手、投石手、投槍手,使用藤盾)、重裝步兵(披金屬盔甲,執金屬盾牌的槍手)、騎兵(使用弓和矛,披戴盔甲,後期馬匹也披甲)、戰車兵(兩輪戰車上一個馭手,一或二個弓手,二個盾牌手)、工兵(開路架橋、建築營壘、操縱攻城器械等),以及輔助部隊和運輸奴隸等,並初步建立起一支海軍。亞述的軍事裝備在當時是先進的。其中,有撞城車,用以攻擊城堡的有效武器,車頭上裝有巨大金屬撞角,車體覆有保護層(金屬、棉被等),車內配有操縱人員。雲梯,發射石彈的弩砲,可與城墻平高的活動塔樓(弓手在塔樓上向城裡放箭),攻城弓手所用的一人高的掩護大盾,士兵渡河用的充氣羊皮浮子等。亞述軍每到一地宿營都修築營壘,防敵突襲。它既有良好的武器裝備,又能發揮各兵種有效的配合作用,這是它在戰場上取勝的重要因素。亞述的軍事技術和傳統,對後來的軍事強國(包括波斯和羅馬)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