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超短波、微波地面中間站(中繼站)轉發方式進行的遠距離多路無線電通信。亦稱“無線電中繼通信”。因超短波和微波視距傳播的距離有限,所以在通信兩地之間設立若幹個中間站,將前一站發來的信號接收下來,再轉發給下一站,以達到延長通信距離的目的。有的中間站還可分出或插入若幹路信號,這樣的中間站又稱為“分轉站”。

  一條無線電接力通信線路,包括兩個終端站和若幹個中間站,站間距離隨頻段和地形的不同而異,一般相距20~50公裡。終端站的作作用是向用戶提供電路,配有收信機、發信機、天線和終端機等設備;中間站用來轉發鄰站的信號,配有二套收發信機和天線及監測系統等設備。一條超短波接力線路能通數路到十幾路電話,主要用於戰術范圍內的野戰通信。一條微波接力線路可通多達數千路電話,既可用於野戰通信,也可用於固定幹線通信。

無線電接力通信示意圖

  無線電接力通信傳輸質量較好,除通話外,還可傳輸電報、數據和圖像等信息。既可單獨組成通信線路,也可通過終端站或分轉站同有線電通信結合使用。戰時還可用於搶通有線電通信幹線被敵破壞的區段或開通遙控電路。無線電接力通信線路與地下電纜相比,建設快,費用省,便於開設和撤收,機動性較強,跨越江河容易,是當前軍事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

  無線電接力通信技術的研究開始於20世紀20年代。30年代,出現瞭超短波接力通信。40年代,有瞭微波接力通信。50年代,微波接力通信技術有瞭較大進步,通信容量已發展到數百個話路,並開始用於傳送電視信號。到70年代,容量為數千個話路的微波接力通信線路,廣泛用於大城市之間傳送電話、傳真電報、傳真報紙和彩色電視信號等,傳輸距離達數千公裡。80年代以來,無線電接力通信在軍事上的應用正朝著以下幾個方向發展:提高使用頻段,增加波道數,以進一步擴大通信容量;采用微電子技術,以使設備輕巧,增強機動性;采用數字通信和保密技術,以提高保密性;提高自動化監控水平,實現中間站無人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