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有計劃地向幹部、戰士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活動。教育訓練內容之一。旨在提高部隊的科學文化水準和軍政素質,培養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的人才。

  簡史 革命戰爭時期,部隊成員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文化教育一般以識字掃盲為主。各部隊自編識字課本,聘能者為師,開展互幫互學。在頻繁的行軍作戰中,幹部、戰士創造瞭行軍背識字板,娛樂打識字牌,做識字遊戲,以及“削木為筆,大地為紙”等輔助辦法,學學習寫字識字。軍隊學校設有文化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軍隊開始有計劃地普及中小學教育。1950年8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全軍在一個相當時期內以提高文化水平為首要任務,制定瞭“速成的、聯系實際的但又是正規的”教育方針,隨即在全軍掀起瞭群眾性的文化學習高潮。到1953年全軍舉辦文化速成學校262所。195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發出指示,要求在幹部中普及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提出用十年時間使大多數幹部在本職專業知識方面達到高等專科水平的教育計劃,推動瞭全軍文化學習。後來由於林彪的幹擾破壞,部隊文化教育自1961年起基本中斷。1977年12月,鄧小平重申毛澤東關於軍隊要辦成一個大學校的思想。1978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聯合發出通知,規定從1979年起,把科學文化教育列入部隊教育訓練計劃,以普及中等教育為主,逐步發展高等教育。部隊文化教育重新開展起來。1983年4月,經中央軍事委員會批準,總政治部作出《關於加強全軍幹部科學文化政治理論教育的決定》。到1984年底,全軍參加科學文化學習的幹部近61萬多人。

  基本要求 中國人民解放軍文化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從軍隊建設的需要出發,為增強部隊的軍政素質,培養軍隊和國傢現代化建設人才服務;以幹部為重點,加快幹部隊伍知識化、專業化的步伐;教學與實際相結合,註重掌握基礎知識;以在職學習為主,因地制宜,廣開學路,采取多種形式辦學。

  組織實施 文化教育由政治機關、政治工作幹部負責組織實施。從抗日戰爭時期開始,連隊設專職文化教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團以上各級成立瞭文化教育委員會或領導小組,設有專門辦事機構或專職文化教育幹部。全軍統一規定文化教育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建立教學、考試等項制度。教育形式大致分為離職、在職兩類。離職的有:幹部文化學校、院校文化預科班(隊)、中央電視大學教學班、委托地方高等學校舉辦的幹部專修科等。在職的有:幹部文化輪訓隊、文化補習班、科學文化知識講座、各種專業技術知識學習班、參加地方高等學校的函授、刊授和自學考試等。

  中國人民解放軍文化教育的深入開展,對於提高幹部、戰士的科學文化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推動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建設,為地方輸送人才,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對幹部、戰士科學文化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科學文化教育在軍隊建設中將處於更加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