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另一國貨幣單位來表示的一國貨幣單位的價格。又稱匯價。

  匯率的表示 國際上通行的表示匯率的方法有兩種:①直接標價法,標示一個單位的外幣合若幹單位的本幣。例如,1美元=5.72人民幣元,對於人民幣來說,即為直接標價。直接標價又稱支付匯率或本幣計價匯率。②間接標價法,標示一個單位的本幣合若幹單位的外幣。例如,上述標價對於美元來說,便為間接標價。間接標價又稱應收匯率或外幣計價匯率率。倫敦外匯市場一直采用間接標價法,自1979年9月起,紐約外匯市場也用此法標價,但美元對英鎊的匯率仍沿用1英鎊等於若幹美元的直接標價法。中國人民幣匯率使用的是直接標價法。

  匯率的確定 匯率的確定方法隨國際貨幣制度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在金本位制時期,由於各國貨幣均規定有含金量,兩種貨幣含金量的對比便決定瞭它們的匯率。例如,在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之前,1美元的含金量為23.22格令,1英鎊的含金量為113格令,據此,英鎊與美元的比價為113/23.22=4.8665。英鎊的匯率便為1英鎊=4.8665美元。如此規定的匯率可能出現波動,但波幅有一定界限。這個界限稱為黃金輸送點。

  黃金輸送點 簡稱輸金點,從一國輸出或從另一國輸入黃金需要支出一定的費用,包括包裝、運輸黃金的費用和運輸保險費。如果匯率的波動使得兩國間在進行國際結算時直接使用黃金比使用外匯更為合算,則貿易商寧可直接運送黃金。通過這一機制,匯率的波動可自動保持在一定范圍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瞭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這種制度的核心是“雙掛鉤”,即美國確認35美元合1盎司黃金,並保證無條件維持這一價格,這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傢則規定本國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的對比來確定本國貨幣與美元的匯率,這是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為瞭維持這一制度穩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瞭各國貨幣匯率的波動幅度。一旦市場匯率超過此限,各國中央銀行有責任在市場上通過買賣外匯來平抑。

  自1971年美元停止兌換黃金,主要西方國傢的貨幣先後與美元脫鉤,實行浮動匯率制以來,各國貨幣間的比價主要受市場供求關系、各國政治經濟形勢變化、國際資本流動及市場投機因素的影響而變化。一般說來,一國國際收支順差或平衡,利率相對上升,政治和經濟形勢穩定,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趨緊,則該國貨幣價格趨升,反之則相反。

  匯率的管理 實行浮動匯率制並不意味著各國政府完全聽任市場來左右匯率的決定過程,各國政府一般都要采取若幹措施來幹預匯率的變化,這種浮動匯率制稱為管理浮動或骯臟浮動。與此對應,完全不受幹預的匯率浮動稱自由浮動或清潔浮動。

  各國政府之所以要對匯率的變動施以某種形式的管理,主要是因為完全自由的浮動匯率可能給本國經濟帶來不利的影響:①匯率變動頻繁,將使進出口貿易不易核算成本,還會影響國外投資和資本流動的穩定性;②浮動匯率容易導致外匯投機活動;③浮動匯率可能導致競爭性的貨幣貶值,從而引起不利的連鎖反應;④浮動匯率固然有自動改善貿易收支逆差的功能,但由於它對國際收支其他項目會產生相反的影響,因而從總體上看,它惡化國際收支的時候居多;⑤浮動匯率有內在的通貨膨脹傾向,其傳導機制為:通貨膨脹率高──國際收支逆差──匯率下跌──進口商品漲價──加速通貨膨脹;⑥浮動匯率還會使一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效力減弱,對於經濟開放度較大的國傢來說,其影響更為深刻。鑒於此,當代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傢真正實行匯率自由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