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國傢預算資金的正確籌集與運用而進行的計畫、組織、協調、控制、監督等工作的總稱。是國傢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使各級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在籌集、支撥與使用預算資金的過程中,切實貫徹國傢的方針、政策,執行國傢的法令制度,努力增收節支,認真講求財政效果,保障國傢預算任務的圓滿完成。

  在中國,國傢預算由各級政府組織管理,具體執行工作由各級財政部門負責,國傢指定的其他專門機關也參與有關的工作。管理的主要內容是:

  ①建立、健全預算法規、制度。預算法規和制度是國傢財政方針、政策的體現,是調整和處理各種預算關系的準則,是國傢預算管理工作的基礎,包括預算法、預算管理體制、預算會計制度、預算編制執行和決算制度、國傢金庫制度等。

  ②編制國傢預算。是預算管理的重要環節,包括預算收支計劃的擬定、審查和批準的全部組織管理工作。

  ③執行國傢預算。是預算管理的中心環節,涉及組織收入、撥付支出、信息反饋和調整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主要任務是不斷組織預算收支的平衡,積極組織收入,保證必要的支出,防止浪費,努力提高預算資金的使用效果。

  ④編制國傢決算。國傢決算是國傢預算執行的總結,凡是設立預算的單位和部門,參加組織預算執行、經辦預算資金收納和撥付的機構,都要按照決算制度的規定編報決算,並依行政級次、預算級次匯編各級總決算。

  ⑤建立健全預算管理的基礎工作,主要指預算會計、國傢金庫、財政統計三項。這些工作是預算管理中所需信息的基本來源,是分配資金、調控、監督的重要依據和工具。

  ⑥預算監督工作。指對預算收支是否按照國傢預算和預算法規執行以及對其效益如何進行督促,包括事前監督、日常監督和事後監督。預算監督可分解為稽核、檢查、調查和監督四個方面的管理活動。預算監督管理主要通過日常預算收支業務活動過程和財政監察機關兩條途徑進行。中國的審計機關負有預算監督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