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固定資產利用程度及其效果所進行的分析和評價。主要指標有:

  ① 固定資產產值率,指企業在一定時期(一般為一年)內,總產值占固定資產價值的百分比。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產值率的高低,反映著固定資產生產能力利用效果大小。

  ② 固定資產利潤率,指企業在一定時期(一般為一年)內,實現利潤占固定資產價值的百分比,計算公式為:

實現利潤是企業的綜合經營成果或產出效益。該指標的高低反映著企業固定資產運用效果的大小。

  ③ 生產設備利用率,指實際開動生產設備臺數占可使用生產設備臺數(或已移交生產的在冊生產設備臺數)的百分比,計算公式為:

該指標反映企業可使用的在冊生產設備利用狀況,用1減去生產設備利用率即為生產設備未使用率或閑置率。

  ④ 生產設備工時利用率,指使用中的生產設備實際開動臺時數占計劃開動臺時數或制度臺時數的百分比。臺時數是使用設備數與每臺開動小時的乘數。制度臺時數是工作制度所規定的設備開動小時。生產設備工時利用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一般地說,生產設備臺時率高,表明生產設備利用狀況好,產量增加,固定費用相對減少。但在產量未能隨設備臺時利用率提高而增加的情況下,設備臺時利用率的提高,意味著增加設備開動小時,是一種浪費。

  企業運用上述各項指標進行實際與計劃的比較、本年與以往年度的比較,以及與同類企業進行橫向比較,可以正確評價企業固定資產的利用程度及其效果的大小,有利於肯定成績,總結經驗,揭示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從而制定提高固定資產和主要設備利用率及其使用效果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