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斯密

  18世紀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傑出的代表和理論體系的建立者。

  生平和著作 斯密出生於蘇格蘭的柯科迪,父親是律師兼海關官吏。14歲入格拉斯斯哥大學。17歲獲碩士學位,並被推薦去牛津大學學習,1746年畢業。1748~1750年任愛丁堡大學講師,先後講授修辭學、英國文學、法學和經濟學。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學邏輯學教授,1752年改任道德哲學教授。他講授的道德哲學的內容包括自然哲學、倫理學、法學、政治學(包括經濟學)。1759年4月在他的倫理學講義的基礎上出版瞭《道德情操論》,該書以資產階級人性論為出發點,認為在倫理道德方面人們都具有憐憫他人的同情心。在該書中,作者主張保持現有的等級和社會秩序,確立對某種優勢的尊敬是必要的。對智慧和道德的仰慕使情操高尚,過分崇拜金錢和勢力,則會使道德墮落。1758~1763年斯密曾兼任格拉斯哥大學財務主管、教務長、副校長等職務。他還熱情參加當地政治經濟學俱樂部活動。1762年5月被授予格拉斯哥市榮譽市民稱號。同年10月被授予格拉斯哥大學博士學位。1764年初斯密辭去教職,改任佈克萊希公爵的私人教師。同年2月前往法國,先後去過圖盧茲、巴黎、日內瓦等地。這時正值法國百科全書派和重農學派興旺時期,斯密在巴黎拜會瞭 C.-A.愛爾維修(1715~1771)、F.魁奈、A.-R.-J.杜爾哥等著名學者,並交流瞭學術觀點。這對他的經濟思想的形成產生瞭一定的影響。1766年斯密回到倫敦,大約有半年時間,他一面修訂《道德情操論》,一面為寫作政治經濟學著作搜集資料。1767年他回到傢鄉,專心從事政治經濟學理論研究和寫作。1773年5月斯密被接納為英國皇傢學會會員。1776年3月出版瞭《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書中的經濟觀點集中地體現瞭產業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受到瞭熱烈的贊揚。該書對當時政府的經濟政策產生瞭一定的影響。1776年斯密被授予愛丁堡市榮譽市民稱號。1787~1789年他被選為格拉斯哥大學名譽校長。斯密去世後,先後出版瞭他的《哲學論文集》(1795)和《關於法律、警察、歲入及軍備的演講》。《演講》是根據一個學生在1763年所作筆記整理而成,於1896年出版。《演講》的另一套學生筆記於1958年為J.M.洛西恩教授所發現。這一套筆記各篇講稿都標有日期,說明是1762~1763年的講稿,內容較全面。這套筆記彌補瞭先前那份筆記中的某些脫漏,糾正瞭某些錯誤。這套筆記由R.L.米克(1917~1978)等編輯,為瞭紀念《國富論》出版200周年,於1978年作為格拉斯哥大學版的《亞當·斯密著作和通信集》中的一卷出版。

  經濟思想 斯密在《國富論》中創立瞭以增進國民財富為中心思想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他從人性論出發,認為在經濟活動中人們都受“利己心”支配,每個人追求個人利益,自然地會給全社會帶來普遍的利益。這一思想成為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的理論依據。在斯密看來,資本主義制度是自然的、永恒的、最有利於生產發展的制度。自由競爭是“一隻看不見的手”,自發地調節生產的進行,國傢幹預私人經濟生活往往會起妨礙作用。這一思想實質上反映瞭18世紀英國產業資產階級力圖排除一切封建制度殘餘和重商主義政策的束縛,為資本主義經濟充分自由發展開辟道路的要求。

  斯密指出瞭一國國民的生產勞動是國民財富的源泉。他批判瞭重商主義認為隻有對外貿易才是財富源泉的錯誤觀點,也克服瞭重農學派認為隻有農業創造財富的片面看法,強調一切生產部門都創造財富。他詳細考察瞭影響國民財富增長的因素,並在一定程度上研究瞭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內在聯系。他第一個系統地論述瞭勞動決定價值的原理;區分瞭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指出瞭勞動是衡量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考察瞭自然價格和市場價格的關系,分析瞭價值規律的作用形式。他明確地劃分瞭資本主義社會的三個階級:工人階級、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研究瞭三個階級的三種收入:工資、利潤和地租。他指出瞭利潤和地租都是對勞動創造的價值的扣除,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瞭它們的剩餘價值的本質。不過他並沒有抽象出剩餘價值范疇。斯密還考察瞭資本、資本主義下的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論述瞭自由貿易學說和賦稅原則等等,對政治經濟學理論提出瞭許多重要的科學見解。

  但由於斯密資產階級立場的局限性和方法論的二重性(即一方面研究經濟關系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又僅僅從經濟現象得出結論),他的經濟理論在許多問題上表現出二重的觀點。例如:在價值論中,一方面正確地指出商品的交換價值由勞動決定,另一方面又認為交換價值由三種收入決定;在分配論中,一方面認為利潤是對勞動創造的價值的扣除,另一方面又認為利潤是“資本的自然的報酬”等等。從而在他的理論中科學的見解和庸俗的觀點並存,其中的庸俗成份又成為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重要思想來源。但總的看來,斯密對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創立和發展作出瞭極為重要的科學貢獻,並對後來的經濟思想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參考書目

 J.雷著,胡企林、陳應年譯:《亞當·斯密傳》,商務印書館,北京,1983。(J.Rae,Life of Adam Smith,Augustus M.Kelley,New York,1965.)

 陳岱孫:《從古典經濟學派到馬克思》,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