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柯爾貝爾

  法國晚期重商主義者。出生於一個呢絨商傢庭。1649年在戰事辦事處任秘書。後又在G.R.馬紮裏尼(1602~1661)紅衣主教手下工作。1661年被路易十四任命為財政大臣,後又兼任瞭海軍大臣。他在執掌財政的200年期間,推行瞭一套重商主義的財政經濟政策,所以,17世紀下半期法國的重商主義也被稱為柯爾貝爾主義。

  同英國晚期重商主義者一樣,柯爾貝爾也認為隻有對外貿易才能增加一國的國民財富。他認為,除非同時把鄰國的白銀減去相等的數量,法國才能增加白銀。為瞭增加法國的金銀財富,他力圖通過對外貿易的順差來達到這一目的。

  為瞭發展對外貿易,柯爾貝爾積極推行鼓勵工場手工業發展的政策。他利用國傢財力創辦瞭皇傢工場手工業,大力扶植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以各種優惠條件特別獎勵奢侈品工業的發展。在柯爾貝爾當政時期,工場手工業出口產量激增,法國成為歐洲許多國傢奢侈品的主要供應國,使大量貴金屬流入法國。

  柯爾貝爾把國內貿易看作是對外貿易的輔助力量,大力加以改進。他取消瞭部分國內稅卡,統一瞭稅率。為便利商品運輸,建造公路橋梁、開鑿運河、整修航道。這些措施促進瞭法國工商業的發展。

  柯爾貝爾采取保護關稅政策。他一方面鼓勵本國商品出口,同時限制外國商品進口。但對本國工場手工業所需要的原料進口不加限制,並且采用低稅率征稅。

  柯爾貝爾還在國外加強經濟擴張和殖民地掠奪。法國先後在海外創辦許多壟斷性貿易公司,如仿效荷蘭創設東印度公司,還設立西印度公司以及其他商業公司以開辟海外市場,擴大法國商品出口;同時建立瞭龐大的海軍艦隊和商船隊,以增加法國海上的威力,保護法國對外貿易;此外,還推行殖民政策,在美洲、非洲等地區掠奪瞭大片殖民地。在柯爾貝爾執政期間,法國成為一個遠洋貿易和殖民掠奪帝國。

  柯爾貝爾雖然也采取一些獎勵農業的措施,但其目的主要是為瞭給工業提供原料與糧食。他為瞭滿足路易十四的宮廷開支和戰爭費用,為瞭促進工商業發展和爭奪國際市場,強行征收各種賦稅,並禁止農產品輸出和允許外國農產品輸入法國,嚴重地損害瞭法國廣大農民的利益,導致農業衰落,使法國經濟和財政陷入嚴重危機。柯爾貝爾的重商主義政策遭到法國古典經濟學傢的嚴厲批判。路易十四死後,柯爾貝爾的重商主義政策便完全崩潰。法國資產階級經濟學說也從重商主義向古典政治經濟學過渡。

  

參考書目

 G.von Schmoller,The Mercantile System and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Peter Smith,New York,1931.

 E. F. Heckscher, Mercantilism,rev.ed.,Allen & Unwin,London,1955.